雄性和雌性长颈鹿脖颈质量随年龄增加的变化曲线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可想而知,如果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那只能说拉马克和达尔文都走进了死胡同,搞错了前提假设,后面的演绎再精彩,那也是白瞎。说来也挺有趣,这两位大佬都关注在吃这件事上,估计和大家一样,都是吃货~
事实上,西蒙斯和希培斯并没有否定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假说,他们只是认为性选择才是长脖子个体从同类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他们观察到,在争夺配偶的过程中,雄性长颈鹿往往通过脖子搏斗来一决胜负,在这种情况下,更加粗长有力的脖子加上长有厚重骨质瘤的头骨,就像一把流星锤,不敢说所向披靡,那也是鲜有敌手。
雄性长颈鹿之间的搏斗 图片来源:dailymail.co.uk
就像前面两种观点一样,性选择假说同样也面临着质疑和反驳,不过,近期一项研究为这个假说提供了全新的证据。
“神兽”化石助力长颈鹿演化研究在罗伯特·西蒙斯和卢·希培斯提出性选择假说的同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戈壁滩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察人员也有了重要的发现。
考察人员找到了一件神秘的化石,根据测定结果,这件化石距今约1700万年,是一件大型反刍动物的脑颅化石。
让研究人员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个脑颅化石异常厚实,头顶还有圆盘状的骨质角,根据化石头顶上的独角,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獬豸盘角鹿(Discokeryx xiezhi)。“獬豸”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种长有独角的神兽,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去搜搜看。
獬豸盘角鹿头部与颈部化石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大家肯定要好奇了,发现化石和长颈鹿的长脖子有啥关系,这看起来八竿子也打不着啊。说实话,发现化石的时候,考察人员大概也没想到有这么一天,会通过这件化石,解开长颈鹿的长颈之谜…
得益于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可以更细致地比较这件化石与其他化石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这种反刍动物的身份,化石的独角表明它可能和与现今的长颈鹿同属于长颈鹿总科,不仅如此,化石的内耳也展现出了明确的长颈鹿科的特点。
化石内耳构造与其他反刍类动物内耳构造的比较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也就是说,獬豸盘角鹿和长颈鹿有着相对较近的系统发生关系。因此,对獬豸盘角鹿的研究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关于前述问题的启发。
研究人员发现,獬豸盘角鹿头部的独角就像脑袋上戴了一个钢盔,脑颅化石后还连接着四节颈椎,第一颈椎和脑颅之间还存在一个明显的限位关节。进一步的建模分析表明这种复杂的关节结构适合高速撞击。
在观察了更多的化石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在獬豸盘角鹿中,盘状角和特殊关节在雄性个体中的发育程度要更高,雌性的盘状角要更薄一些,体现出了性二态性。上述结果表明,在獬豸盘角鹿的雄性间,激烈的打斗行为或许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