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了解决这些事情,最常见的做法便是在Catalyst 6500或者7600路由器上插各种业务板卡,至今还有很多友商在做着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发现整个转发路径太长了,报文QoS和策略都很难调配,同时需要大量的策略路由去牵引流量,于是趴地上想想,为啥不集成在一个设备上做呢?
最终实现这些功能的就是QFP处理器,2004年开始设计,2008年发布:
当然现在这个芯片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核心数已经接近900个并且可以四个芯片做集群。另一方面,把这么多网元和功能集成进去,软件功能的顺序如何处理,是使用流水线还是RTC,流如何调度,这些都是一些保密的东西了,暂且不说了。
1.3 SDWAN的起源:Cisco intelligence WAN
大概2009年的时候,作为ASR1000的测试团队一员参与测试了OBS的IPsec VPN桥接MPLS VPN的PE测试(类似于现在的Azure vWAN hub),测试完成后顺带连部署方案和架构设计都给AS团队做了,然后就被调去做TME,做了国内四大行中的两家的广域网改造项目,同时也做过M**的连锁餐饮和H*的连锁酒店广域网项目。
当时的认知就是利用互联网线路搭建广域网是可行的,而且规模上到几千个分支机构也可实施,应该不需要像四大行那样的专线网络了,国外其实也有同样的认知。于是大家基于DMVPN的广域网想做更多的探索,一方面是当时思科的VPN种类太多了,CryptoMap、GRE over IPSec、IPsec over GRE、SVTI、DVTI、EasyVPN、DMVPN、GETVPN,当年伴随着IKEv2的部署,思科决定在VPN上统一成FlexVPN:
但是这件事在后期研发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影响,最终选择了以DMVPN为骨架,然后配合原来为运营商做PE时采用的FrontDoor VRF和InDoorVRF功能整合起来,构建overlay的广域网,然后沿用PfR功能做广域网选路,并进一步整合AVC、WAAS和Akamai等CDN功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