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经过各方的讨论,最终我国出台政策,每年的四月到九月实行夏令时,这期间,将时间统一调快一个小时。
实行夏令时后,我国确实达到了节约大量资源的目的,1986年就节约了六亿度电,这无疑改善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源短缺的局面。
当然,由于夏令时的推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影响到了西部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影响到了农牧业。最终,在这项政策退出了六年后,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国家决定停止实施这一制度。
三,夏令时停用夏令时在中国实行了六年便停止实行,其实停止实行的原因一言蔽之就是:中国太大了。中国和英法等国相比,有两点最大的不同:一是国土面积不同,二是气候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横跨了五个时区,在夏季,当我国最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升起太阳的时候,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挂着夜星。
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冬季白昼时间只有大约七个小时,但是夏天白昼时间则可以长达十八个小时。而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却正好相反,夏季白昼时间是全国最短的,比漠河整整少了五个小时。
由于我国东西和南北跨度都太大,这就导致了一点:对于我国北方地区,实行夏令时确实可以减少照明的需求,更加充分的利用白昼,但是对于南方地区,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效果十分有限。
英法德这些国家都位于中高纬度,因此这些国家实行夏令时就可以较大程度的发挥夏令时的作用,对于我国北方也一样,夏令时确实可以减少照明的需求,但是对于南方地区尤其是我国两广地区,海南,台湾等地,实行夏令时的意义十分有限。
再一个就是气候因素,最早一批使用夏令时的欧洲国家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而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到了夏季气候湿热,在夜幕降临时十分潮湿闷热,难以入睡,如果强行推行夏令时,人们提前睡觉,提前起床,那么就将不可避免的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第二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尤其是新疆,西藏等省份,就会出现天不亮就要起床,天不黑就要睡觉的局面。
而且推行夏令时对于农牧业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虽然夏令时具有调节居民作息的作用,但是家畜的生物钟却难以调整,推进夏令时后,就会不可避免的让家畜无法适应作息,比如导致养鸡场鸡蛋的产量降低,这无疑会给农牧业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