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育人的基石之一,是链接师生的纽带。作为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能以全球话语能力沟通世界的上外,同样善于以优秀的教材沟通讲台上下。
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揭晓,上外当仁不让,成为了高等教育类教材获奖项数最多的外语类院校。7项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梅德明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一项又一项教材领域的“最高奖”,描绘出了她在这一领域的高度。
积蕴七十余载,上外已在中国外语教材与研究领域开创多项先河。而在教材之外,她同样不乏“首创之举”:国内首批设立缅甸语、越南语、印尼语、希腊语和葡萄牙语专业,首批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教学,首批设立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了新中国首批英语、俄语博士……从“俄文学校”到“外文专修学校”再到“外国语大学”,74年,这座矗立于开放前沿的高校,始终在身体力行“敢为人先”四个字。悠悠岁月,赋予了上外深厚的历史积淀,也让她在中国沟通世界的道路上,写下了一路领先 ——
她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
她开设了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
她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英汉语对全球排名第一;
她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的高校;
她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
她在QS中国大陆国际学生比例单项指标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八,语言类高校第一;
……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知识的媒介、价值的承载。时至今日,上外的授课语种数量已经达到54种,其中包括39种现代语言和15种冷门绝学语言,将古今中外囊括于一身。漫步于校园之中,耳中所闻的,是融东西文明精要的“学术之声”;目中所见的,是汇东西各国异域风情的“万国建筑群”。但不管无形的语言,还是有形的建筑,其不变的内核,始终是上外开放多元、拥抱世界的情怀。
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我的毕生只做了教学、翻译两件事。”这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科奠基人方重先生对自己的评价。
上外第一位博士生导师——方重教授
从早年赴美求学起,“把中华文化精华传播海外,以振国威;把西方科学文化精华吸收进来,以振民风”就成了萦绕于方重心中的愿望。带着这个愿望,他在翻译领域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领域 —— 他是最早将陶渊明的全部诗文翻译成英文的人,也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研究并译介英国文学家乔叟作品的人;他是最早研究并翻译英国伟大文学家莎士比亚作品的学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提出比较文学概念的少数几位研究专家之一……回顾大师的一生,无论是与作者惺惺相惜的“心灵翻译”,还是杏坛传道时始终不变的“要求严格”,都让我们看到了何为学贯中外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