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礼亲王代善之孙
晚晴三位著名“铁帽子王”: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 郡王 】 郡王,爵位名。始置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
奕訢为道光第六子,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
爵号低于亲王一等,多为诸王长子的封号。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多罗”即满语“理”之意),简称“郡王”。 【王爷】 王爷是个通俗的尊称,正规的冠冕堂皇之称谓是不叫王爷的;亲王,是清朝王爵中的一种,另外一种叫郡王.;亲王全称应是 和硕亲王,通常为和硕X亲王;如雍正未登基前是:和硕雍亲王;乾隆未登基前是:和硕宝亲王。 【 贝勒 】
贝勒,全称“多罗贝勒”,满文:doro beile 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贝子】
贝子,满语,初为贝勒的复数。在早期满族社会中,贝子意为天生贵族。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贝子。又称作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元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孙,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
国外封王情况:
日本于飞鸟时代起实行律令制,天皇之子及兄弟封“亲王”位阶(皇女及皇姊妹则封为内亲王),给予田地及俸禄,皇孙之第二代至四代(视乎场合)称为诸王。平安时代以降有亲王宣下的制度,天皇之子要经过亲王宣下才会封为亲王,某些时期只有天皇嫡子才获封亲王,庶子只能封为王。另外,一些天皇养子也会被封为亲王。
律令制中,亲王之品秩由“一品”至“四品”不等,品位因犯罪而被剥夺的亲王又称“无品亲王”。江户时代以前出家的亲王为“入道亲王”(にゅうどうしんのう)、出家後才获亲王宣下的皇族称为“法亲王”。
明治时代以降,日本天皇的直系子孙三代以内皇子、皇孙称“亲王”。
朝鲜王朝末年高宗称帝,国号改为大韩帝国后,才开始使用“亲王”位号作为皇子的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