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乡试秋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秋闱是乡试的别称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21 22:01:18

举人,乡试中试者,俗称举人老爷,文称大会状、大春元。雅称为孝廉。

考取举人非常不易,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 ,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艰苦学习难以遂愿。要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所有学子必须先以蒙生身份入最基层的州学、县学和府学学习,学习几年后,再参加州县官或知府主持的考试,州试、县试和府试考试合格后即获得童生身份,童生虽然还不算功名,但已属难得,在古时乡间,已算是识字解文的读书之人,如果只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写写算算,用于生计讨生活,童生掌握的知识已完全够用了。获取童生后,再经过院学深造、院试考试,成绩优异者即算获得秀才功名,官称叫生员。这里补充说一下,凡生员都称秀才,但生员分等级,一二级优秀生称科举生员,三四级一般生谓之生员,没有科举前缀的生员,也称秀才,但不能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科举生员才有此资格。秀才虽大多生于寒门,发于未末,根苗还比较稚嫩,但一旦考取了功名,身份瞬间就得以改变,自此以后,不仅可以经常咏唱起“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赞歌,挺胸腆肚徜徉街市,而且凭其身份地位还可以获取一些不菲的实际利益,过上虽令人羡慕的富裕或小康生活。而那些经过乡试考试的并考取举人的更非得了,称呼由小秀才变成了大老爷,见官有立换成了坐,可见其非同一般。考取举人很难,乡试考试也复杂繁纷,要先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即补考、补录和核查等多个环节才能允许考生进入贡院考试。贡院按传统一般建在省城的东南方向上,如清朝顺天府贡院在今北京建国门内北大街,大门前还设有“开天文远”的牌坊。东南踞“巽”位,属“木”,取“紫气东来”之意,现保存比较完好的贡院有南京的江南贡院、四川的阆中贡院和河北的定州贡院等,但附属建筑及号棚、号舍已不复存在,甚为可惜。

古代乡试秋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秋闱是乡试的别称(1)

乡试规定每三年一考,逢地支子、午、卯、酉年为正科,如遇朝廷庆典可能另外加科,称恩科。考试日期基本固定在八月份举行,故又称乡试为“秋试”、“秋闱”,乡试的主考和副主考按成例在朝廷翰林院学士或和两榜进士出身的部院大臣中选任,我们比较熟悉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都担任过乡试的主考或副主考,有的还多次膺任。乡试考期一般为九天三场,开考前一天开龙门放考生入贡院号舍备考。考试结束后延后一天出贡院,等候发榜,中者即成为“文可以掌王言,学可以待顾问”的举人。

秀才中举谓之登科,极为尊贵和荣耀,故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中举天下知”之说,《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范进中举后的表现,以及岳父胡屠户、张乡绅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可见一斑。

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性,作为高级动物的智慧人类除了具有生物的本性外,还学会了掩饰、矫情和饶舌,但不管如何转阛和机巧,都离不开“利益”二字,科举也是如此,概莫能外,朝廷欲使士子包括举人,甘心情愿的效忠君王、效命国家,就必须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和丰厚利益汇报,非如此无有它解,同时,这也是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义利观和价值取向,人之常情,褒贬无当。

诚然,中举后可以得到一些实际利益,也可以登记做官,但由于官多位少,特别是开放捐官以后,情况更为严重,有的人一辈子没当个正堂,都是任的佐杂官,一直是个勤杂工。有的一辈子只是办过一、二次的临时差事,一直是个临时工。也有的在官衙垂手而立了几十年,一辈子也没补上实缺,看似应该很尊贵很荣耀的举人老爷们也有活的不如意、不称心的,令人唏嘘和叹息。试问有几个能有举人左宗棠哪样的机缘和福报,凭着举人的底子为国建功立业,做高官,成大业,大多平平常常、庸庸碌碌,甚至悲苦凄凉。故有词云: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

尽管如此但请勿忘“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古代乡试秋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秋闱是乡试的别称(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