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详细说一说“里”“裏”“裡”三个字在用法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可以说,在简化字改革之前,“里”和“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西周,甲骨文中都找不到它俩的户籍,“里”字比“裏”字年龄要大一些,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土。在农耕社会,有田有土的地方当然就是我们人居住的地方,所以引申为邻里、故乡,进而又引申出基层行政单位,比如明代时110户编为一里,后来又引申出长度单位,比如千里、万里等。
△“裏”字演变
“裏”字则是一个形声字,用的是“衣”的形,“里”的声,其造字本义正是衣服的内层,引申出内部之义,与“外”相对。它有一个异体字“裡”,两字基本可以互通,“裡”字只是把“衣”放到了左边,意思并没有变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化字改革中,“裏”和“裡”因为笔画多,读音又与“里”字完全相同,所以一起被并到了“里”字下面,从此,很多人就只知“里”,而不知“裏”和“裡”了。
了解了这三个字的前身后世,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区别运用的。
△晋王闽之墓志拓片
东晋王闽之墓志铭中,铭文第一句话是“晋故男子,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显然,南仁里是一个地名,这个“里”就是基层行政单位,所以用“里”而不用“裏”。
△小桃源里人(黄士陵刻)
黄士陵曾刻过一方“小桃源里人”,这方印为谁而刻已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个小桃源里也是一个地名,“里”字的篆文应写作“里”,而不是“裏”。这方印“人”字独占一行,并最大程度缩紧,以让出更多的空间给另外两行,其中“小”与“桃”二字非等宽处理,亦可看出作者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