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我们解读《道德经》的前两段,现在我们来解读《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接,“道冲,或不盈之用。渊呵!似万物之宗。”)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篇文章老子说到:社会秩序和正常发展受到冲击,很可能就是百姓的*得不到满足造成的,而*不断得到满足似乎是所有事物的根本需求。
人们的*是没有止境的,而又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这本身就是天地之道,“玄牝之门,天地之根”,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这个问题处理和把握不好,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
国家需要治理,社会需要发展,仅仅凭“圣人” 的无为是不行的,还需要“水”,需要“善人”的顺道无为,只有“圣人”的无为和“善人”的顺道而为相互配合才能治理好国家。
什么人才是所谓的“善人”呢?“善人”就是圣人(统治者、领导者)安排的专职、专业的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官吏)。(参见《》)
还是先用通俗的白话大致翻译《道德经》第八章的内容:
天下最懂得顺势而为的人就像水一样。
水利用外在的环境不与之相抗争,(甘愿)处于下势,处被动之势,所以水的运动能依靠和借助道的力量。
(作为官吏首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什么位置(职位)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安守本分,懂得正确行使权力。
懂得自我满足,同时也懂得满足别人的心愿。
和人相处要顺从人性,懂得将心比心。
讲话守信用。
行政要顺从治理(梳理)的原则,行政目的是为了使事物合理正常地发展。
做事是为了达到目的,要有效果,懂得量力而行。
采取行动、措施要懂得等待时机、寻找机会、把握和利用机会。
只有这样不与万物相抗争,利用万物,懂得顺势而为,才能不犯错误。
重要注解:
善:善的造字义是像羊一样听人们的话,这里取羊天性温顺,顺从的含义,引申为顺势而为。势指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道”以及领导者。( 不可解读为善良、善于)
上善若水:最懂得顺势而为就如同水一样。关键懂得利用万物,不与万物相抗争。
利:使之顺利、"对……有利",利用的意思。(不可解读为“利于……”)
几: 凭靠,借助。
几于道:借助道的力量。
地:位置,这里指的是地位、职位。
居善地:安守本分,摆正位置,懂得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说什么话。
渊:满足。
心善渊:懂得自我满足,懂得顺从满足别人的意愿。
仁:人也,人心,人性也(人与人的共同特性,人性也)。
与善仁:和人相处懂得顺从人性,懂得将心比心。(和圣人不同,圣人不仁)
言善信:讲话要守信用。
治:自水的初始处、基础、细小处开始,以水的特征为法,进行的修整、疏通,是为治。使事物按照正常合理地发展变化。
政善治:行政要顺从治理的原则,行政是为了是事物正常合理地发展变化。
能:能力,达到目的。
事善能:做事要有目的,追求效果,懂得量力而行。
动善时:采取行动、措施时要懂得等待机会、寻找机会,懂得把握和利用机会。
解读: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提出了“善”的概念,和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善”是和“德”是相对应的一个重要概念。
“善”的主体是“圣人”(统治者、领导者)安排的专职、专业的处理具体事务的人(官吏),而“德”的主体是“圣人”为代表的统治者,领导者。
“善”的行为标准是“顺道而为”,而“德”的行为标准是“无为”。
“善”的关键是顺从万物,利用万物,不与万物相抗争。“德”的关键是后其身,外其身。
“善”的具体表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而“德”的具体表现是万物作而弗辞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
作为统治者的“圣人”要懂得无为,作为官吏的“善人们”要懂得顺势而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各守本分相配合,"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正常的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研读国学经典。
欢迎留言发表观点, 评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