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顿期:在消费金融行业高速发展期间,一些负面问题显现,监管部门逐步加强行业治理。2017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对网络小额贷款和现金贷等业务进行清理整顿,整治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和股市等问题。
2020 年后,国家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出台了新规,P2P 行业风险也逐渐出清,消费金融行业开始逐渐进入规范期,对非持牌机构管控的趋严以及牌照发放门槛的提高,正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凸显,迎来政策红利期。
审慎发展期:2020年的相关政策比较密集,包括牌照发放速度变快、全面清退P2P、信用卡利率市场化、支持消费金融等政策,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
之后,政策作用逐渐显现,行业乱象得到遏制,监管环境审慎放开,并陆续出台各项文件引导线上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多项政策的陆续颁布,鼓励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对行业进行规范,一方面利好于行业走向合规化、成熟化,另一方面也对从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政策对于消费金融发展持鼓励态度,但是监管常态化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格局下,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消费金融作为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助推器,政策对于消费金融还是持支持鼓励态度的,但是政策更加希望整个消费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所以之后的消费金融会走向监管常态化。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新版《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新规”),自2023年11月10日起施行,原银保监会于2020年3月公布的原规定相应废止。新规在对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出资人变更、募集发行债务和资本补充工具等方面的规定有变化。
对于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其控股*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40%;消费金融公司申请变更股权或调整股权结构涉及控股*资格审核时,其净资产率应不低于30%;另外,新规简化了消费金融公司债券发行程序,明确资本类债券储架发行机制。之后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准入门槛会更高,但是在融资侧会更方便。
监管部门持续健全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征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详见如下:
总体看,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出台或更新较为频繁,牌照审批速度放缓、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等一系列举措都说明金融行业的监管不断深入,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消费金融机构机构需及时跟进最新监管要求,建立全面的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机构合规意识,合理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提高风控能力,理性扩张,有序发展。
3. 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利差空间收窄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国内经济修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但值得注意的是,7月24日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提高“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并且明确表示经济发展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央行二季度和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也都强调了逆周期政策调节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已持续推进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的落地,宽松信用预期得到不断证实,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有调整空间。
从历史上看,宽货币政策是各国在应对本国经济下行时与极端外部事件冲击时所采取的主要刺激手段之一。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自2010年以来4轮主要的宽货币周期也大都出现在短期经济面临明显下行压力的阶段。
站在当前时点,考虑到今年以来国内经济疫后修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利率的调降仍有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过去两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贷款与存款利率调整的同步性明显增强,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缓解利率下行而带来的盈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