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对圣,是对非。
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
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祠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蕴含的典故】【鱼书】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因之后来称书信为鱼书。
【雁字】
典出“苏武牧羊“、”鸿雁传书”,记载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以中郎身份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匈奴,还给匈奴单于赠送了丰厚礼物。
苏武完成了与匈奴修好、互不侵扰、罢战休兵、和平友好的出使任务,准备返回时,匈奴单于借内乱将苏武扣留。
苏武大义凛然、不愿受辱,拔出佩剑自*但被救活了。苏武耿耿忠心,誓死节不变的气概,受到匈奴单于的钦佩,千方百计想使苏武降服。面对死亡的威胁,苏武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面对高官厚禄引诱,苏武视之粪土、不屑一顾。
苏武一片赤诚爱国心表露得越充分,单于越爱其志越想招降他。他把苏武囚禁在大窖里,不供吃喝,苏武吃毡毛、喝雪水,十几天过去了,没有饿死。匈奴很诧异,以为他是神,但仍不甘心,把他流放到没人烟的北海牧羊,用无限期的艰难困苦、饥寒交迫消磨他的意志,历时19年。
苏武在北海边放牧,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就挖掘野鼠储藏的草籽、野果、野菜充饥。他每天拄着汉节牧羊,时刻不离手,时间长了,他须发皆白,汉节上的牦牛尾都掉光了。
在汉朝时,李陵与苏武同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单于派李陵到北海去说服苏武。
李陵对苏武说:你这样下去,最终不能回到汉朝,白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吃苦,你的忠诚大义谁能看得见呢?皇帝陛下年老昏聩,法令反复无常,大臣无罪而遭夷灭的有十几家,你的兄长、弟弟先后在大臣们的争权夺利中送了命,你的妻子听说已经改嫁了,你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过了多年,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像朝露一样短暂,你还要苦熬到什么时候呢?
苏武说:臣子侍奉君王,有什么可遗憾的。我们常希望有机会报答皇帝,报效朝廷,现在有了报效的机会,即使是受刀斧之诛,汤镬之刑,肝脑涂地也心甘情愿。如果你一定要让我投降,那就让我报效朝廷,死在你的面前。
李陵见苏武忠诚之心如铁石,相比之下,自己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叹息道:我李陵罪恶滔天呐,说罢泪如雨下。
不久,苏武听到汉武帝驾崩的消息,面向南方放声痛哭,以至呕出鲜血。
这19年中,匈奴已经和汉朝和好,汉王朝匈奴讨还苏武,但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不肯把苏武送还,因此苏武错失了好几次回归的机会,一直没能回去。
苏武的随行给汉使出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天子再上林苑射得一雁,雁脚上绑着苏武的信件,说明他还没死。”匈奴只好放了苏武。
由此后来书信也称雁书、雁字。
【雉朝飞】
野鸡一到白天就飞起来了。雉,野鸡。乐府古题有《雉朝飞》。
【红瘦对绿肥】
语出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指雨后绿叶茂盛,花朵凋零。
【举杯邀月饮】
语出唐李白《花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骑马踏花归】
典出“踏花归去马蹄香”。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画面上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表现出春游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疾速归来;有的画家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
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
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
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立即联想到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而引来蝴蝶将其误作花,如此画境自然成功得获得第一名。
【黄盖能成赤壁捷】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赤壁之战时,以苦肉计佯装投降曹操最后火攻破敌。
赤壁之战之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
诈降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
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着火的船队乘风快速向前飞驶,冲向曹营。
黄盖在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
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
当时东南风正急,火烈风猛,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陈平善解白登危】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造反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
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
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
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
于是阏氏就对冒顿单于说:“军中得到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
单于问:“有这样的事?”阏氏回答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然会拼命相救的。就算你打败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
冒顿单于问:“那怎么办呢?”阏氏说:“汉帝被围了七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你又何必违背天意?”
冒顿单于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但他们的军队没有按时前来,冒顿单于怀疑他们同汉军有勾结,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
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拉满弓安上箭,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才得以脱险。
【太白书堂】
太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池州》记载,安徽九华山中有“李白书堂”。
【瀑泉垂地三千丈】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孔明祠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祠堂前有古柏参天。
唐杜甫《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