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的故事广为流传,提起包公就一定要提到虎头铡,死在这口铡刀下的几个人是国舅、陈世美及包公的侄子包勉。行刑的时候,把犯人平放进铡口里,拦腰铡为两节。当然,这些故事只是民间传说,无法考证,但里面提到的刑罚方式确实自古就有,它的名字叫腰斩。
周代有三种死刑:车裂、斩、*。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就是砍头,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斩首。春秋战国时的史籍中所写的处死人的手法,大多数都是用的腰斩。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用刑具将人从腰部劈成两半,最初是用木砧和斧子,行刑时,人趴在砧板上,刽子手拿着斧子来砍他的腰,后来工具慢慢进步,开始使用铡刀和铡床。在古代典籍中对表示这些工具的制作有专门的记载。
刘邦、项羽争霸时,韩信刚从楚归附汉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辈,有一次触犯军纪要被“斩”,韩信是在其他十三个人被斩过之后才上的砧板,幸亏后来免于一死,汉代的张苍和王沂也有和韩信类似的经历。
根据《史记》记载,张苍是阳武人。他爱好诗文、音乐和数学,曾在秦朝做过管理宫内文书的御史。后来因为犯了罪,逃回老家,在沛公刘邦路过阳武的时候,他作为宾客随从沛公攻打南阳。行军途中张苍违反了军纪,要被处以斩刑,等他脱掉衣服往砧板上一趴,王陵一看他身体高大,健壮白晳,简直就是美男子,就告诉沛公,赦免了他。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那时在执行腰斩的时候,规定是要脱光衣服,露出腰部才能斩。真像放在案板上等待切割的肉一样。
商鞅变法时,刑法中有一条叫连坐,即一人犯罪,全家或邻家都遭殃。当时究竟有多少人被腰斩而死,难以统计,只是流传商鞅常在渭河边处决犯人,渭河河水都被鲜血染红。秦朝末期,奸臣赵高向昏庸的秦二世胡亥告发李斯父子。秦二世任命赵高审理这个案子。赵高不仅逮捕了李斯父子,还把他们的门客和族人全部定罪。赵高审讯李斯,李斯被屈打成招,他之所以忍受这般痛苦而没有自*,是觉得自己实在冤枉,又立了很多功劳,希望有机会可以上书秦二世,只是受到赵高阻拦,他说:“犯人怎能上书!”
赵高指使他的属下假扮御史、侍中、谒者等官员,轮流审讯李斯。李斯每次见到新换了审问官就改口,不承认有罪,而每次赵高都要派人上刑。后来二世皇帝派人向李斯验证口供,李斯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只为说真话又要挨打,就按以前的假话又说了一遍,赵高把最后的供文呈给皇上,二世皇帝高兴地说:“多亏了赵君,我才没有被丞相出卖!''等到二世皇帝派人去三川调查李斯之子郡守李由时,李由早被项梁给*了。使者回来时,李斯又已经被关进了大牢,赵高就随便给李由安了一条谋反的罪名。
秦二世二年七月,在咸阳市中心李斯被执行腰斩。李斯和他的二儿子一块被押往法场,他回头对他的二儿子说:“我还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上蔡东门去抓野兔,还能办得到吗?”父子两人抱头大哭。
汉代法律规定,对反抗朝廷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实行腰斩。只要罪名是谋反或犯上,都要被腰斩处死。征和三年六月,丞相刘屈氂的夫人用巫术诅咒皇上的事被郭穰发现,有司奏报皇帝刘屈氂罪大恶极,威胁皇权,汉武帝大怒,下令在东市公开腰斩刘屈氂。汉昭帝始元五年,卫太子诬告成方遂,成方遂被腰斩。
汉以后各代,只有北魏在法律中继承了腰斩。其他朝代法律条文中虽然没有腰斩刑,但具体执行的时候也使用过腰斩。
唐太宗时,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被处以腰斩,将军丘行恭为了讨皇上开心,竞挖出刘兰的心肝吃掉了,反而受到太宗的责备:“法律自有常规,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如果吃叛逆人的心能成为忠孝的人,那么刘兰的心应当让太于和诸王来吃,你凑什么热闹呢?”丘行恭慌忙谢罪退了出去。
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事变的时候,太监仇士良带领神策军把李训、王涯等人抓住。并在城西南角的一棵柳树下将他们腰斩,反割下他们的头挂在兴安门外示众,强迫百官必须观看整个过程。
宋代太平盛世,某些官员犯了罪,朝廷也会用腰斩来处罚他们。宋太宗三年正月,殿直宫霍琼因为有人告发他借征兵的机会大肆掠夺百姓钱财而被腰斩。南宋高宗时,宋齐愈被腰斩,因为他想立异姓皇帝,犯了危害江山的大罪。
辽代用过腰斩刑。应历十五年二月,穆宗心血来潮,废了腰斩,但这只是暂时的。圣宗耶律隆绪时,其贴身侍卫乌古斯、刘哥叛逃,遇赦后又被人告发,结果全被腰斩。
明朝初期,朱元璋常常使用腰斩。高启不满意朝廷的做法,在官位升到户部右侍郎的时候,辞职回吴淞江畔的青丘过起了教书隐产的生活。有一次,他作了一首《宫女图》诗意在讽刺宫廷生活,朱元璋虽然很生气,但是没有理由整治他,就记在心里了。后来,高启受到苏州知府魏观赏识,全家迁到苏州。魏观在府衙盖了好多建筑,有一天高启为他作上梁文,文中又讥讽了朝政。这回朱元璋的密探捕捉到了蛛丝马迹,朱元璋下令速捕高启,在南京腰斩。
虽然清代没有腰斩的正史记载,但这种刑罚并没绝迹。在近现代革命史上,反动地主武装对共产党人进报复,就曾使用过这种古代酷刑。例如,著名革命英雄刘胡兰就死在铡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