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5%增额寿下架,普通固收型增额寿很难突破3.5%,大家就将目光投向了最后的希望—— 分红险!
懂它的人都知道,分红险很香,但是挑分红险确实花时间,
需要到处找保司的资产规模及*背景、过往分红实现率、偿付能力、经营水平、风控水平。
这篇文章就扒一扒 70 多家寿险公司的重点数据,给大家挑选分红险做个参考。
//////////
根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公布的保险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目前国内 共有238家保险公司 。
其中, 保险集团13家 , 人身保险公司92家 , 财险公司89家 , 再保险公司7家 ,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4家 , 农村保险互助社3家。
人身保险公司92家中含人寿保险公司75家 , 养老保险公司10家 , 健康险公司7家 。
今天梳理的是截至文章发布,官方已公布的各项数据。
保险公司的大小,有人看资产规模,有人看每年利润,有人看代理人数量。
我这里,拿大部分都比较信服的真金白银来对比。
2024年第一季度,保费收入前10名 分别是:国寿、平安、太保、泰康、中邮、太平、新华、人保、阳光、友邦。
国寿、平安、太保稳居前三。
一些名气小点的,如 工银安盛、招商信诺、中意人寿,表现也是不俗,第一季度也达到了一百多亿元。
如果深挖背后*,每间保司都是大有来头。
工银安盛,背后是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安盛集团等;中意人寿也不遑多让,*有中石油、意大利忠利保险集团......
在卧虎藏龙的保险行业,很难说有“小保险公司”,都是隐藏大佬。
当然,保费收入不是区分大小的绝对标准。
只是该指标最容易理解,能让大家有直观感受。
如果你筛选保险公司是为了买分红险,
那保险公司的投资表现会比保费收入、实际资本等指标更重要。
因为你能拿到手的分红最大头来源就是利差,死差、费差等只是小添头。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保险公司收了我们的保费去投资,赚到钱再回头分给大家。
一家保险公司的赚钱能力强不强,我们可主要关注两个指标:
(财务)投资 收益率 :指的是保险公司实际的、已完成的投资收益率;
综合投资 收益率 :在(财务)投资收益率基础上,会考虑到“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相对更完整、更真实。
也是为了让大家在挑选分红险时有数据可依,监管已经要求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公开近三年的投资收益率数据。
最终的排名结果,有点大跌眼镜。
近 3 年平均综合投资 收益率 前 10 名分别是:
财信吉祥、陆家嘴国泰、同方全球、中英人寿、光大永明、国联人寿、招商信诺、中意人寿、中宏人寿、中华联合。
可以看到,排名前列的,竟然大多是保费收入、资产规模都不大的保司。
第一名财信吉祥人寿,名不见经传,成立于 2012 年,注册资本 50 亿元,总资产规模 393.77 亿。
近三年的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分别高达 7.35%、7.03%,而 2023 年也分别达到 5.51%、5.38%。
第二名陆家嘴国泰,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平均投资收益率分别为 6.43%、6.43%,第三名同方全球为 6.20%、4.24%,中英人寿为 5.93%、6.04%......
反观在营业收入排名前列的大保司,太平人寿为 4.78%、3.33%,中国人寿为 4.06%、4.77%,平安人寿为 3.27%、3.95%......
对于资金规模庞大的保险公司,体量大,牵一发动全身,投资策略会以“稳”字当头,会更稳健、更谨慎,所以最后呈现的 收益率 看起来就比较平。
而对于体量较小的保险公司,在"稳”的前提下,又多了更多可能性,投资策略会更灵活、更多变,投资能力越强,赚钱能力越佳。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大有大的稳,小有小的巧,保险公司亦是如此。
理财储蓄险,增额寿和年金险,都是中长期理财产品,基本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取钱的时候,可能是在十几年,几十年后,那保险公司能否稳定地长久经营下去至关重要。
判断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主要看3个指标:
综合 偿付能力充足率 :实际资本/最低资本,衡量保司总体资本充足情况;
核心 偿付能力充足率 :核心资本/最低资本,衡量保司高质量资本充足情况;
风险综合评级 :监管对保司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评价,包括 A、B、C、D 四个等级,最高为 AAA。
根据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偿付能力才算达标:
风险综合评级 ≥ B,核心 偿付能力充足率 ≥ 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 100%。
在这 3 项数据中,我们又可重点关注风险综合评级,这是个综合性指标。
风险综合评级越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肯定没问题。
但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却不代表风险综合评级一定会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