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成吉思汗》中的王罕和其弟札合敢不
实际上,结为安答的大多数情景,均与围猎或狩猎有关。毕竟,围猎的联合,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活动而言,是个决定性的力量。因此,在结为安答的仪式上,“频繁承诺战利品”的誓言可谓比比皆是。如“多敌行俺做前哨,但掠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野兽行打围呵,俺首先出去围将野兽来与你”等。
一言概之,结为安答的规矩,起先是原始蒙古社会中作为生计上的联盟而产生的,后又演变为政治联盟。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其内容特点发生了不小变化,但原始思想意识中的习俗,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保持了下来。
小结到20世纪初,将狩猎作为生活支柱或必要补充的蒙古地区,仍然保留着猎获野兽,同喝兽血“结为安答”、“结为盟誓”的习俗。
不过,在诸如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北方其他经营狩猎业的民族,“安答”一词仅限于“在狩猎当中,互相帮助的伴当”之义。据有关调查:
“清朝统治者利用鄂温克人的少数贵族,与鄂伦春人建立安答(朋友)关系。通过建立安答,了解鄂伦春人在山中的内部情况。除此之外,通过这些鄂温克人供给鄂伦春人粮食,并让这些鄂伦春人打皮子、肉和鹿茸给鄂温克人的贵族。....这种‘安答’关系是鄂温克贵族把鄂伦春人生活上缺的粮食、盐、火药、铅、单衣等供给他们(鄂伦春人),鄂伦春人把打到的所有猎物都交给’安答(鄂温克人)’。
一言概之,这个时候的“安答”关系,已成为一种民族与行业之间获取利益的手段。
左:鄂伦春人;右:鄂温克人
其实,在今天的蒙古语中,依然有“马儿跑了能抓回,话儿出口难追回(宁失骏马,勿食己言)”的谚语,这显然是蒙古古代狩猎文化的烙印,其意为万万不可违背承诺(言)。当然,现代蒙古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说的“安答”,意为最亲密的朋友、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