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层级性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等同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层次性的差异。
(一)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我们不妨更进一步、更为明确地讲,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项构成要素中,语言能力,尤其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居于核心的地位,其他三项要素的培养与提升都要依附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之中。换而言之,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于发展语言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实现其他三项目标。Tyler(1949)认为,制定某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首先要考虑到该学科在整个教育目标的实现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而语言能力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地位正是由英语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整体目标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一系列的课程体系,围绕着这一整体目标,每门课程都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而英语课程的性质恰恰体现在“外”和“语”这两个字上面。其中的“语”字决定了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课程,这使得它与语文课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而且,由于学生在汉语水平上的优势,核心素养中的很多目标,尤其是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两个方面,语文课要更具优势。然而,语文课并不能取代英语课程,一个“外”字决定了英语课程的独特性以及他在义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也就是说,英语课程所带来的外语能力的发展是语文课所做不到的。另外,英语学习能使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束定芳、庄智象,1996/2008)。《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部分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英语课程的本质属性首先在于其工具性,而具体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来说,就是语言能力,也就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把握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才能充分体现英语学科的本质,实现它在整个义务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否则就会模糊焦点,使英语学科的教学迷失方向,英语课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不妨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如果雷锋同志来参加英语考试,我们应该给他一个什么分数或者等级。雷锋同志虽然没有学过英语,但是,他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水平都是很高的,唯独没有语言能力。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英语课程如果失去了外语能力这个核心要素,其他要素也就无从谈起了。另外,在英语课程中把握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也就抓住了整个问题的关键。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构成要素中,语言能力是“纲”,其它要素是“目”,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要以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依托,英语课程只有以语言能力为核心,才能够很好地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语言能力核心地位的体现
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要体现在英语教学和英语评价的各个环节。在英语课堂上、教材编写以及测试评价中,我们首先要确定一节课、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测试项目的语言能力目标。根据上述语言能力的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是让学生学习某一项或者某几项语言知识、训练某一项或者某几项语言技能,也可以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考虑知识传授或者技能训练过程所涉及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堂绝不可以无视语言能力,而去单独地去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或者提高学习能力。如果一节课仅仅以语言能力为目标,而且教学方法得当,虽然不够理想,但仍然是一节有效的英语课堂。反过来,如果一节课没有明确的语言能力目标,而仅仅以其它三个方面作为教学的目标,不论教学方法多么得当、课堂气氛多么活跃、学生的反应多么热烈,这个英语课堂也都失去了灵魂,是无效的英语课堂。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在英语课堂上还具体体现在这样一个方面上,在英语课堂上,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必需的,而其它三项则不必完全具备。也就是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一个英语课堂可以根据语言能力的具体内容,以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作为教学的目标,而不必全部具备。例如,在新课标55页提供了一个将教—学—评融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化解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语言训练活动,其中包含着明确的语言能力目标,然后请学生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把学习推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都属于思维品质的范畴,其中并不包含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另外,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之中完成的,其中也包含着对于相关语言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蕴含其中。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还体现在英语教学的阶段性上。外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在学生走向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之前,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在研究生阶段都要学习英语,而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外语能力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要始终贯穿于其中,而在其它几个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对于某些要素的提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和集中。鉴于英语课程的性质以及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要依托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当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较低的时候,首先要把着眼点放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比较基本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训练。而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可以逐步地融入一些高层次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训练。即使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如此,《新课标》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设置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一、二、三等三个级别。束定芳教授(2017:40)指出,“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阶段也应该有所侧重,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比如说,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初步接触外语,主要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初步体验母语与外语的以及两者背后的文化的差别,获得初步的外语听和说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应用外语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沟通的能力。初级阶段强调语言技能的获得,在此过程中体验外族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和沟通;到了初中阶段,逐渐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获得通过母语不能获得的知识;高中在继续培养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强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加大经典阅读,注重国际视野的开拓,注意中西文化的比较和理解。”上述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三)语言能力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
强调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弱化英语课程中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我们还需要注意英语学科素养的整体性,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各自起着自身的独特作用。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那样,“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其它三项要素的提升要以语言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其它三项要素也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其中,语言能力是基本的载体,学习能力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发展的速度,并使之得以持续性地发展。文化意识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得体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和思维品质一起,确保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我们强调立德树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部分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梳理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未必如此,能否达到这一效果,要看英语课程具体的实施情况。语言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语言形式时势必会接触到这些形式所承载的内容。例如,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时,我们要学习其中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短文内容的影响。英语是以美国人、英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的母语,在强调交际语境和语言材料都要真实的背景之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选用大量的来自于英语国家的语言材料作为学习的内容,而在这些内容之中,包含着大量西方文化信息,隐含着西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对学生善加引导,事情的发展很有可能会走向反面,从而影响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四、结语
从“交际能力”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再到今天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于英语教学的性质、目标以及教学方式认识的变化。从总体来看,我们所赋予英语学科本身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这也意味着英语课程的责任越来越大,这为我国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有效地应对这一挑战,首先要把握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因为无论如何变化,英语课程本身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发展语言能力,具体到英语学科来讲,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始终是英语学科最为根本性的任务。我们应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在各种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活动中,去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性,忽视了语言能力在其中的核心地位,而去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教学就会很容易失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价值,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基本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最后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英语教学的彻底失败。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其它三项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当然,强调语言能力的核心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其它三个构成要素的作用,我们要从整体上去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善于在众多纷繁的矛盾和关系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Syntactic Structures[M]. The Hague: Mouton, 1957.
[2]Hymes, D. H.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C. J. Brumfit & K. Johnson (ed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5-26.
[3]Tyler, R. W.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49.
[4]蔡清田. 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 上海教育科研,2015(4).
[5]程晓堂. 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4(5).
[6]崔刚,柳鑫淼,杨莉.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7]崔刚.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 中国大学教学,2009(3).
[8]崔刚. 英语教学中的偏激化现象[N].光明日报,2003-2-7.
[9]刘道义. 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8(8).
[10]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008.
[11]束定芳.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 山东外语教学,2017(2).
[12]唐智松,徐竹君,杨士连. “核心素养”概念的混沌与厘定[J]. 课程·教材·教法,2018(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Key Competence for English Discipline and Its Hierarchy: Some Thoughts 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I)Cui Gang
Abstract: Key competence determines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s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 determination,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test evaluation.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key competence for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ts main element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onnotation of key competence for English curriculu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its elements, emphasizing the core status of language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With the basis of language competence development, cultural awareness,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c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Key words: key competence for the English curriculum; hierarchy; language competence; core statu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