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
“信”由“亻”“立”“口”三个部件组成,主要分“亻”“咅”两部分,左右结构。“亻”指代个人;“立”表示站立、在社会立身的意思;“口”代表嘴巴,比喻说话的意思。三部分结合来看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身,必须要说很多话、做很多事,因而“倍”字有数量倍增的含义。
字源
篆书中“倍”字的左边是一个人形字符,右边则像是锅炉下有一张嘴的样子,整体上看像是一个人在用锅炉等刑具拷问犯人,通过压迫消除反对的声音和言论。隶化后的“倍”字变化较大,左边的人形字符整体缩短,改为“亻”的写法,右边的笔画进行了删减,显得更为简洁明了。楷书中的“倍”字基本承续了隶书的字形,在写法上更为轻灵。
字解
《说文解字》中讲:“倍”字从人,咅声,由此可见“倍”字是一个形声字。“倍”字最开始的意思是违背、违反,因为拒绝认同对方的观点后,必然产生新的思想,因而逐渐引申为在原始数量基础上增加的意思。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交流中,“倍”字通常用来表示数量增多的意思,经常出现于数学的运算中,而后拓展为在程度上的加重,表示更加、非常,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字理
事半功倍:“事半功倍”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个成语表示处理事情所耗费的力气只用了一半,但是事情的效果却是之前的两倍之多,通常用来形容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倍”字在这句话中表示增加的意思,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要经常积极开动脑筋,想出高效的解决办法,使事务既消耗较少的人力物力,又能达到超出预期的效果,“倍”字的内涵在这里有了更为深刻的体现。
思维拓展
多米诺效应
概念: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起源:提出多米诺骨牌效应,还要从宋朝开始说起。
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当时的骨牌多由畜牧动物的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寓意“牌救”,牌里面所蕴含的哲理,足以拯救苍生以及拯救和提醒人类停止那些冲动的做法。
1849年8月16日,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作为最珍贵的礼物,他把骨牌送给了小女儿。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制作了大量的木制牌,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不久,木制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多米诺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项运动,就把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到19世纪,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
案例: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冲动的卑梁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吴国人出言不恭,冲动加气愤让卑梁的人十分恼火,*死吴人走了。矛盾开始升级,吴国人去卑梁报复,又不分青红皂白的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死了。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打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又接着攻打郢都,俘虏了楚平王的夫人回国。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多米诺骨牌效应。
启示:一个最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是它所引发的却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有点类似于蝴蝶效应,但是比蝴蝶效应更注重过程的发展与变化。(作者:唐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