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一个时下在各类媒体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表达着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感谢老天赐予我们生命,感谢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暖,感谢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和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是我们听的最多的名言。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度,过犹不及。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看似美德,实则过了。这种过度的“报恩”,不仅显得刻意,更暗藏着俗气和恶意。
受人之恩,常伴两种感受:一种映照着他人善意,是对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另一种则折射出自身不足,难堪之感挥之不去。人都是渴望独立自主,渴望优越感的,被帮助则意味着自身不如他人,别人优越而自己不优越的状况。因此这样看来,涌泉相报,表面上是感恩,实则报仇,报当年被贬低之仇。
自视甚高的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太把别人当回事。以涌泉报滴水,看似慷慨,让人“受益”,实际上是在寻求心理平衡,试图弥补当年失去的尊严。而且,“涌泉相报”也会让人对施恩者动机进行恶意的贬低和揣测,认为你帮助我不过是为了得到“涌泉”的回报罢了。很显然,这不是帮助人的本质。有恩不报非君子,只不过君子的报恩,不是为了弥补失去的尊严,让人没有后悔当年的帮助,而是去传递帮助人的高尚品质。
比如,一个曾经被资助学习的人,后面成功后同样去资助失学的孩子,这样的报恩才是高尚的,升华的报恩。
其实想想也可以懂,假如你帮助了一个人,他时不时就说以后要百倍的回报你,你可能只会觉得他有病,甚至会有种要报复你的感觉。大恩不言报,那是因为事实上真正的恩情是不可以回报的。而将恩情带上滴水和涌泉区分,就是对恩情的商业化判断,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懂真正的恩情。对真正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滴水”的帮助对其来说都是又岂是滴水之恩,对于并不是危难之中的帮助,“涌泉”的帮助又有多少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