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说文解字》解释为“热也”。但暑和热还是有区别的。《释名》进一步解释为“煮也”。古人总结道:“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就热之中分为大小……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明初刘基有“江上火云蒸热风”;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小暑时节,苍鹰开始练习搏击。动物对大自然的感知,总比人类要敏感许多。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唐文宗李昂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五位学士同时续诗,大书法家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1、《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
唐 •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温和的微风、雨声、雷声、青翠的环境和动物的行为都构成了这个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小暑时节的特点和变化。鹰和鹞鹰的学习行为,与蟋蟀的宁静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大自然中的和谐与变化。
这首《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是元稹的一首咏史诗,描写了小暑时节的景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初暑的氛围和变化。
首句“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以“倏忽”二字表现出暑气来临的突然,温风徐徐而至,为小暑的到来做了铺垫。接着诗人提到“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竹叶在温度上升的刺激下发出声音,山间已经传来雷声,这些都是暑气带来的预兆。
接下来的描写突显了小暑的特色:“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房屋的窗户处弥漫着淡淡的蓝色烟雾,地面上的青苔茂盛,这是小暑时节的常见景象。最后两句“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则将注意力转向了动植物,描述了鹰鸇飞翔的场景,以及蟋蟀鸣叫,仿佛它们也在欢迎小暑的到来。
2、《十八日小暑大雨 》
宋•韩淲
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
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
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
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赏析】申祷山川便作霖,祈求天降甘霖滋润山川,耘苗时节深思耕田之深远。且欣喜小暑依然温和,更希望新秋能如今日一般美好。早稻欲开花已有实,晚禾成叶仍未抽芽。天应该不忍见劳碌之苦,从一开始种植就已期望着荫凉之遮。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祈愿,希望山川能得到甘霖滋润,田地能够深耕细作。他感慨小暑的宜人,更期盼新秋的美好。早稻已有收获,晚禾却还未生长,象征着事物有早有晚,天命自然。诗人从种植之初就盼望着遮荫之凉,显示出对劳作的渴望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