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天是第11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此首先祝广大女同胞们节日快乐。在过去的110年里,女性们凭借着聪明才智、勤劳勇敢,为促进男女平等、社会发展、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女性们更是凭借强大的消费能力,与商家们一起将妇女节打造成了女神节、女王节。这似乎印证了空想社会主义大师傅里叶的这句名言: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女性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的一些男同胞们也在进步——娘炮、女性化、男扮女装。人民日报就曾发表题为《如何看待“阴柔之风盛行”、男子“娘化”》的文章,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更是在《三体》中描绘一个极度“娘化”的未来世界。
在中国古代社会(除魏晋),男扮女装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除表演、男风等特殊需求外),即使是在文学作品中也很难见到(除《镜花缘》等少数作品外)。不过,文学中的女扮男装现象倒是很常见,如花木兰、祝英台、谢小娥、卢梦梨和孟丽君等。
花木兰画本形象
此时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为何要女扮男装,现代社会的男性为何要男扮女装?这两个现象在本质上有多少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一、古代文学中女扮男装现象的原因古代文学中女扮男装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大家熟知的花木兰易装替父从军、祝英台易装求学和谢小娥易装复仇等。从故事的角度讲,女性之所以要女扮男装,都是因为男性身份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从创作的角度讲,女性之所以要女扮男装,一是反映女性地位的不平等;二是歌颂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三是出于审美的需要。其中前两点和解决实际问题是相通的,都是获取权力的需要。因此,下文分为两点进行讨论。
1. 获取权力的需要
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古代女性几乎没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杰出的民间创作者、文人创作者想到了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女性获得参与社会事物的权力?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男扮女装。
清宫廷画家焦秉贞《仕女图》(局部)
在《木兰诗》中,花木兰面临着“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问题,于是选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梁祝》故事中,祝英台面临着“妇人不出阃域”的问题,于是女扮男装进入书院求学。在《谢小娥传》中,谢小娥面临“父与夫俱为盗所*”的问题,于是选择女扮男装为父亲和丈夫报仇。
在《玉娇梨》中,卢梦梨面临“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的问题,于是选择女扮男装私会苏友白以求爱。在《再生缘》中,孟丽君面临夫家被陷害且“御赐成婚事”的问题,于是选择女扮男装以求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