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岳麓版翻译,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对照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19 11:26:02

昨天读完了“王孙圉论楚宝”,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于是,今天就开始读下一篇“诸稽郢(jīyǐng)行成于吴”。

感觉自己已经精读了不少的文言文经典篇章,而且,经典的定义是二吴下的,因此,我以为,一般的文章应该不太可能难倒自己了。

但,今天的经历却实实在在给了自己一记暴锤,自己还是太幼稚了。

因为,整整一天时间读“诸稽郢行成于吴”,到第四句和第五句就被难住了,无论如何都无法往下读。

有关注公众号的网友给我留言说,你读书似乎偏向于考据,如果孩子也像你这样,并不利于他们形成语感,这绝对是老成之言。

只是,我自己确实是不知道,我这样读书算不算考据。但我确信,我读《古文观止》,只是希望自己是真的懂了而已。不仅希望知其然,还希望知其所以然。目的也只不过是,以防孩子问我为什么,而我答不上来,嗫嚅着被迫用“意译”大法含混过去,这样很令人难堪。

我也没想过要成为什么专家。我只打算读完我想读的那112篇,无非就是周秦文外加左丘明、司马迁和韩愈,希望这100多篇文章,能够帮助自己孩儿中高考多得几分罢了。

年纪大了,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用辛弃疾的话来说,就是“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我是在乎自己懂没懂吗?我在乎的是如果孩子想知道,而我无法解释给他们听;他们长大了,无法解释给他们的孩子听。如此而已。

回到正题。

《古文观止》卷三国语选文第10篇是“诸稽郢行成于吴”,接下来的第11篇是“申胥谏许越成”。前者是越国使者诸稽郢到吴国求和,后者是吴国谋臣伍子胥劝老大夫差不要仁慈,继续打。至此,卷三国语选文的11篇就完了,余下的11篇是公羊传、谷梁传和礼记选文。

文章开头两句真的很友好,没难度。句子是: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其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之”字,是兼词,类似于“诸”,作“之于”解。

但接下来的这句,就让人挠头不已。句子是: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我们先看看坊间诸版本的译文。

岳麓版译为:

越国的大夫文种献计说:“吴国和越国,存亡决定于天,君王可以不必和它打仗。…”

上古版译为:

大夫文种于是献计说:“吴国与越国都听命于天,大王还是不用作战吧。…”

中华版译为:

越国大夫文种献计说:“吴国和越国,都听命于天,大王您可以不用作战。…”

其他版本译为:

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

试分析如下:

大夫种乃献谋曰----这句话很好理解,不用分析,后面直接翻译即可。

夫吴之与越----这一句话表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吴国和越国”嘛。

只是,为什么要加“之”呢?

这个“之”字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这个“之”字是助词“的”吗?

这个“之”和“与”,是否合并成复式虚词“之与”呢?

首先,这个“之”字不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这一句中没有动词谓语,排除这种可能性。除非“与”字作动词谓语。

其次,这个“之”字不是助词“的”,因为“之”的后面还有一个不是名词的“与”,也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最后,这个“之”和“与”合并成复合虚词了吗?

遍查其他虚词字典无所得。唯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P504注:

这是个表示并列​或主从关系的格式。其中的“与”或用作连词,或用作介词​;“之”是表示强调的助词。在一般的情况下,“...之与...”是一个结构单位,经常用作主语部分,有时候也可以作谓语或宾语​。其用法​可分为两类:

1、“...之与...”中的“与”是连词,前后两项是并列关系​。一般用作主语,也可以用作谓语​。可译为“...和...”​。

2、“...之与...”中的“与”是介词​,前后两项是主从关系。可译为“...同...(相比)”,或“...对于...”​。

由此可知,此处“之”既不是取独,也不是助词“的”,而是和“与”字组成复式虚词“之与”,意思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和”。又查知,单独的“之”字,在上古汉语中,也是可以作连词“和”用的!

唯天所授----这一句是重点。什么叫“唯天所授”?这个句子似乎也没有谓语动词啊?在我印象中,“唯”要么是副词,要么是语气词,而“所授”又明显是“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性词组。问题:动词跑哪里去了?

遍查其他各种虚词词典,无所获。

最后,查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P330,得到结果如下:

唯…所…,这个格式的结构特点是,“唯”的后面是名词或代词,“所”的后面是动词,即“唯/名或代/所 动”,有三种用法:

1、表示总括的条件,相当于“只要是…所…”。如“唯力所及”,译为“只要是力气所能达到的”;“唯利所在”,译为“凡是利益所在的地方”;

2、表示任意的选择,相当于“任凭…(所)…”。如“唯尔所欲”,译为“任凭你想干什么”;“唯王所用”,译为“任凭大王所用”;

3、有时还可以表示判断,相当于“是…所…”。如“唯天所授”,译为“是上天所授命的”。

既然是从《文言复式虚词》中查到的结果,自然“唯…所…”是虚词无疑啊。可是,动词呢?

搜网络资源,只搜到一篇文章----“唯”的“任凭”义与“唯(N)所V”结构。这篇文章探讨了“唯”字作动词“任凭”的意思,非常值得一读。由于此处“任凭”不合文义,略去不表。

因此,此处的“唯”,只能接受楚永安的表述,“唯”表判断,译时加“是”。

网上查到这样一条信息,即----句中的“唯”(惟、维)往往用来帮助加强判断,有的可译为“是”。但查字词典,均只在“维”字项下有这个义项,难道是因为“唯”同“维”,所以,“唯”字也有了这个义项?

这样,我们来翻译一下:

原文: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试译:大夫文种于是献计说:“吴国和(我们)越国,(都)是上天所授命的,大王还是不用打仗(了)。…”

大夫文种实际上想说的是:我们越国和吴国,都是上天所眷顾的国家,大王还是不要想着打什么仗了。

我们大略分析一下文种接下来对勾践说的那一大段话,他无非就是说:

老大,咱千万别干仗,那吴国的伍子胥一班人很厉害,一动手我们就完了。不如让那个嘴皮子很厉害的诸稽郢去好言求和,使吴国上下骄傲起来,搞不好上天就讨厌他们了,那时候我们才能赢。

接着就是诸稽郢巴拉巴拉一大通卑辞求成的话,文章就结束了。

放在俄乌战争开打初期,如果斯基总统手下也有这样一个文种,肯定会劝他,说,老大,大*毛和我们,都是上帝眷顾的子民,大*毛现在起兵讨伐我们,您可千万不能也起兵去硬杠啊。他们老厉害了,一动手我们就要完犊子。不如找个会说话的人,去跟普*大帝卑辞求和,万一他们骄傲了,将来上天厌弃他们了,我们再加入那什么盟,那什么约,都行啊。于是,二*毛外交部的“诸稽郢”就“行成于俄”了。

可惜了,斯基总统麾下没有“文大夫”。

白话不过一百年,而文言至少两千年。除了现代科技外,我们舍得丢弃过去两千年的经验积累吗?二*毛被大*毛暴揍,难道不是因为没有治国智慧吗?科技固然有用,但只要科技对等,则胜负就需要其他的东西。倘若科技已经不对等,己弱人强,还蹦跶不已,又缺乏治国智慧,则己方科技会被别人给清零,而且还是动态清零。

所以,有网友说,为什么要读历史?你读了历史,不照样开不起保时捷。哦,是的,二毛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勾践灭吴岳麓版翻译,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对照版(1)

勾践灭吴岳麓版翻译,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对照版(2)

勾践灭吴岳麓版翻译,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对照版(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