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愿做佛前一束青莲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我是初中的时候学习的《捕蛇者说》,现在让孩子背诵其实是早了一些,但是我觉得这篇实在是太好了,虽然很长,但还是让孩子背诵了。背诵所花费的时间当然比那些短篇的要长,我也是试一试孩子能不能背下来。在初中的时候,要求是背诵后半部分,就是从“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开始背诵,而我是要求孩子全篇背诵的。
我们先来看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先说一下《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柳宗元的诗,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韩柳”,柳宗元出生在唐代的河东地区,就是现在运城,所以被人称作“柳河东”,不知道柳宗元会不会想起“河东狮吼”这个词。
捕蛇者说,并不是“抓蛇的人说话”的意思,“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 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马说》、《师说》、《黄生借书说》都属于这一文体。
我们来一句一句分析《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永州的郊野生活着一种奇异的蛇。捕蛇者说,从题目上看就是有两个主要的元素,蛇和捕蛇的人,从哪一个要素入手开始讲都可以,作者是先从蛇入手,开篇就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然后后面这一段都是讲这种蛇的奇异的地方。
黑质而白章。从蛇的颜色开始描述这种蛇,身子是黑色的,有白色的花纹。因为蛇的样子基本都差不多,所以就没有描述形态,而只描述了颜色和花纹。当然,黑质而白章也没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地方,奇异的地方在哪呢,看文章慢慢道来。
触草木尽死。从这句开始讲这种蛇毒性很强。蛇碰到草或者树木,草和树都会死。这句话其实挺值得怀疑,如果碰到草木草木就会死,那这种蛇生活的区域岂不是光秃秃的一片,就剩下砂石了?生活环境都破坏了,自己还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