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那些乡邻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蒋氏因为捕蛇还能活下去,第二次对比捕蛇和交租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些搬走的乡邻难道就能逃脱交租税的命运吗?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这句话描述了官吏衙役下乡收租税的情景,非常传神,可以自己脑补一下,估计是和“该流不流,扒屋牵牛”差不多吧。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我小心翼翼的起来,看装蛇的罐子,蛇还在,就放心的躺下了。这一句和上一句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捕蛇与交租税的对比,第三次对比捕蛇和交租税。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小心谨慎的喂养着蛇,到时候献上去,回到家就可以美美的吃田里的产物,度过余生。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一年之中只有两次冒生命危险,其余时间就非常快乐,哪像我的邻居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呢?第四次对比捕蛇和交租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即使现在被蛇咬死,跟我邻居们比起来已经是晚死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项工作呢?第五次对比捕蛇和交租税。
余闻而愈悲 ,我听了感到更加悲伤。注意这里是“愈悲”,前文作者听了蒋氏讲自己爷爷爸爸被蛇咬死是“悲之”,感情在递进,从侧面表现苛捐杂税对于老百姓的荼毒之甚。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孔子说,苛政比老虎还要可怕。我还曾经怀疑过这句话呢,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不由得不信了。《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能想到苛捐杂税对农民的伤害比毒害还厉害呢!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考察民风的人能够看到,进而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人风就是民风,唐朝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民风改为人风,民部改为户部,观世音菩萨改为观音菩萨等等。
这篇《捕蛇者说》当然很有文采了,特别是文中多处用对比来表现苛捐杂税比毒蛇更可怕,比如蒋氏一开始“貌若甚戚者”和后来的“蒋氏大戚”,柳宗元一开始的“余悲之”和后来的“余闻而愈悲”,当然最重要的对比是蒋氏自己讲述的一大段话中,多次对自己捕蛇和悍吏压榨百姓之间做的对比。
明末清初藏书家、文学家孙琮评论《捕蛇者说》:“只就“苛政猛于虎”一语,发出一篇妙文。中间写悍吏之催科,赋役之烦扰,十室九空,一字十泪,中谷哀猿,莫尽其惨。然都就蒋氏口中说出,子厚只代述得一遍。以叙事起,入蒋氏语,出一“悲”字,后以“闻而愈悲”自相叫应。结乃明言著说之旨。一片悯时深思、忧民至意,拂拂从纸上浮出,莫作小文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