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包括头条,在讨论“听”字之演化。感觉有几点可以探讨。
第一,“聼”或“聴”都不是“听”的繁体,“听”与这两个字不是繁简关系。
甲骨文已有“听”字,即“耳 口”象形,会意“口耳相传”,主要表示商王之“圣听”。
特别要说的是,甲骨文“听”字,也用于“圣(聖)”义。
(甲骨文的“听”字)
金文中,有在“听”字加“壬”字之例。“壬”读音为“tíng”,除可以看作是“形声”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壬”是“廷”或“庭”的本字。
加“壬”,实际上是强调了“天听”“圣听”之义。所以古时有“听事”“听政”等词。
篆体将“听”字规范为“聽”,隶书、楷书亦如是,无疑由前述金文承继而来。
另外,甲骨文至今未见有与现在“听”字形音义相同的字。
“聽”,才是“听”的正字;“听”,是“聽”的俗字。
第二,“聼”“聴”和“听”一样,也是“聽”的俗字。
元陆有仁《研北杂志》卷上:“甞與其徒月夜登閣聼江。”
宋元时候,“聽”已有“聼”这个俗字,还有了“聴”这个俗字,如《列女传》。
这是因为刻版师傅受潜意识影响,由“敢”字和“耳闻目视”联想后,“擅自”刻版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