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往而征之翻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20 09:14:41

2.1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2.11[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①。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②?”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③。《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④。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⑤。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⑥,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⑦;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⑧。《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⑨’,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⑩。若*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⑪!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⑫。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⑬。”

2.11[通释]

齐国人攻打燕国夺取了它,各诸侯国正要谋划救援燕国。齐宣王说:“诸侯大多谋划着讨伐我,用什么办法应对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凭方圆七十里土地最终在天下发号施令的是商汤,没听说依托方圆千里的土地害怕其他诸侯的。《尚书》说‘商汤最初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信任商汤。到东面去征伐时西面夷地的百姓们抱怨,到南面去征伐时北面狄地的百姓们抱怨,说‘为什么让我们处在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的人盼望乌云和彩虹一样。赶往集市的人络绎不绝,耕作的人与往常一样耕作;诛*那暴虐的国君来抚慰受苦的百姓,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欢迎。《尚书》说‘为什么我们处在了后面,处在后面大概天下就全解放了’。现今燕国国君虐待自己的百姓,大王您派军队前往燕国征伐他,燕国的百姓们以为您要从水深火热中把他们拯救出来,所以提着饭筐捧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如果*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又增加一倍的土地还不实行仁政,这是激起天下兴兵的根源。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返还燕国的旗帜军权,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与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选立国君后撤出燕国,大概还能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2.11[注释]

①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齐国人攻打燕国夺取了它,各诸侯国正要谋划救援燕国。齐人伐燕,见上章注释①。将,正要。谋,谋划。

②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诸侯大多谋划着讨伐我,用什么办法应对呢。待,应对。

③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我听说凭方圆七十里土地最终在天下发号施令的是商汤,没听说依托方圆千里的土地害怕其他诸侯的。为政,执政,行政,即“发号施令”。“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判断短语。汤是也,商汤就是这样的。是,这样。以,凭借,依托。人,别人,他人。

④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商汤最初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信任商汤。汤一征自葛始,引文出自《尚书》逸文,可参见《梁惠王下3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注释②和《滕文公下5汤居亳与葛为邻》。汤一征,商汤最初的征伐。一,副词,乍,刚,初。自葛始,从征伐葛国开始。

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到东面去征伐时西面夷地的百姓们抱怨,到南面去征伐时北面狄地的百姓们抱怨,说“为什么让我们处在后面呢”。东面,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到东面。而,来,去。西,西面国家的。南,名词作状语,向南面,到南面。北,北面的国家。奚为后我,意思是,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解放呢。奚为,为什么。奚,何。后,使动用法,使……处在后面。

⑥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的人盼望乌云和彩虹一样。前一个“之”,代词,他,指商汤的大军。后一个“之”,放在“大旱”与“望云霓”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大旱,作名词,处在大旱之中的人,久旱的人。云霓,乌云和彩虹。霓,伴随大水气出现的彩虹。

⑦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赶往集市的人络绎不绝,耕作的人与往常一样耕作。归市者,趋向于集市的人。不止,没停下来,即照常到集市。不变,没变化,与往常一样。

⑧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诛*那暴虐的国君来抚慰受苦的百姓,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欢迎。吊,安抚,慰问。悦,心里认同,欢迎。

⑨徯我后,后来其苏:为什么我们处在了后面,处在后面大概天下就全解放了。徯,同“奚”。徯我后,即上文“奚为后我”的变化,此中的“奚”在《尚书》中写作“徯”。其,大概。苏,苏醒,复活,犹今言“解放”。

⑩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现今燕国国君虐待自己的百姓,大王您派军队前往燕国去征伐他,燕国的百姓们以为您要从水深火热中把他们拯救出来,所以提着饭筐捧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其,代词,自己的。往,前往。而,连词,相当于“来”。己,自己,从燕国民众角度说话,指的是燕国民众们。箪食壶浆,筐里装着食物壶中装着酒浆,作动词,提着装着食物的筐捧着装着酒浆的壶。后一个“以”,连词,相当于“来”。

⑪若*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如果*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还能行呢。前四个“其”,代词,他们的。系累,捆绑起来关押。累,音lěi,同“缧”。重器,存放于国家宗庙的贵重物品及祭器。如之何其可也,凭什么这样做就能行得通呢,这怎么还能行呢,该怎么办呢。如之何,如何。最后一个“其”,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还。

⑫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又增加一倍的土地还不实行仁政,这是激起天下兴兵的根源。固,本来。倍,作动词,增加一倍,成倍增加。而,连词,又。“是动天下之兵也”是解说性判断句。是,此,这。动,激起,使……兴起。

⑬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返还燕国的旗帜军权,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与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选立国君后撤出燕国,大概还能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反,同“返”,返还。止,停止搬运。于,同。旄倪,车仗和统帅权,国家主权的象征。旄,音máo,旗帜。倪,通“輗”,车仗和兵车。

2.11[解读与点评]

《说文》中对“徯”的解释为“待也”,于是诸多学者在对《孟子》引《尚书》的“徯我后,后来其苏”的解释中采纳了《说文》解释。要知道孟子那个时代人们引述《书》《经》《传》等,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也就是说引述的内容要进一步证实自己阐释的道理,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如果按“待”解释“徯”,还要处理好“后(後)”字,包括“后(後)来”之“后(後)”;处理好“其”字。按“待”解释“徯”,怎么处理都很难融入全文。我不知道原版《孟子》是“后”还是“後”——当然“后”“後”古文中也经常出现相互取代的情况。我倾向于这样的解释:“徯我后”即前文“奚为后我”的变化,此中的“奚”在《尚书》中被写作“徯”,仍然是“为什么”的意思。我的观点是:孟子引《尚书》表明自己的话早就记载在《尚书》中,是有出处的,引《尚书》进一步表示各地的百姓盼望尽早获得解放,而且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即“后来其苏”,他们被商汤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了——当然孟子是劝说齐宣王做事要得人心,处理好伐燕获胜反被诸侯敌视的现实问题。

关于“旄倪”诸多学者均解释成老人儿童,后世人都遵从这个解释,而且已经形成固定的词语。这一切都源自东汉末年的赵岐对此的解释:“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这个解释与上文的“若*其父兄,系累其子弟”似乎是一致的。问题是:齐国占领燕国后绑架老人和孩子做什么呢?上面的几句是这样的:“若*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若”字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表示可能已经存在,也表示还未成为事实,可能会出现。“*其父兄”有,至少原来的燕君是公室之人,但百姓们的“父兄”似乎没*;“系累其弟子”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燕国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得着吗?“毁其宗庙”肯定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孟子就不用再提此建议了;“迁其重器”或许一定程度存在,但还不至于公开掠夺。我怀疑这里的“旄倪”指的是车仗,是国家的旗帜和军队的统帅权。倪,通“輗”,大车或战车。“反其旄倪”就是把燕国国家的旗帜和军队的统帅权交还给燕国,让燕国恢复主权,这是孟子建议的要点所在。

齐宣王向孟子讨办法,孟子先以“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劝齐宣王不要怕,然后引到行仁政行王道的理论上来。分析齐国为什么能攻下燕国,诸侯为什么要围攻齐国,然后提出“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的合理的应对之策。只可惜齐宣王并未采纳孟子的意见,后来落得个灰头土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