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孔融的故事。说的是孔融十岁时,到洛阳拜访名士李元礼,本来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但孔融却凭借先人孔仲尼跟李元礼的先人李伯阳的故事,硬生生跟李元礼拉上了关系,并且入门拜访成功,且受到左右宾客的好评。时人陈韪以“少时了了,大未必佳”评论孔融,反被孔融反驳,颜面尽失。
孔融是一个机敏聪慧的人,少时聪明,又勤奋好学,长大了也有出息,一度封侯拜相,扬名立万,成为大人们教育小孩子的典型的例子,他的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另一个“少时了了”的人,宋朝的方仲永,至五岁时未曾读过书,却能提笔作诗,真正的天才人物,却因为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最终“泯然众人矣”,应了“大未必佳”这句话。可见一个人先天的聪明,只是成才的基础,后天的努力才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否则最终只会平凡如普通人而已。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在外公家做客,堂外公出题考我跟堂舅两个。堂舅大我两岁,我两个都是十来岁的小孩,都挺贪玩的。堂外公用8根火柴棍,摆了上下两个对角连在一起的“口”,要我们移动两根火柴,摆成一个字,谁先摆对为胜。刚开始我也一筹莫展,但我看到堂舅移动一根火柴后,我立即反应过来,马上就移动两根火柴,“摆对了”。四外公大大的赞许,说我聪明过人,日后定有“王”者之风。几十年过去了,少时聪明的我,现在却“大未必佳”,并未成为“王者”,早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沦为茫茫人海中一粒沙了。不知道各位朋友们,你们摆对了么?是个什么字?有没有机会成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