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蟹10月份还有吗,黄油蟹有什么特征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5-04 13:55:21

黄油蟹10月份还有吗,黄油蟹有什么特征(1)

黄油蟹10月份还有吗,黄油蟹有什么特征(2)

黄油蟹10月份还有吗,黄油蟹有什么特征(3)

黄油蟹10月份还有吗,黄油蟹有什么特征(4)

南沙青蟹。

黄油蟹10月份还有吗,黄油蟹有什么特征(5)

渔民捕捞南沙青蟹。

秋末冬初,广州最南端,万亩蟹塘星罗棋布,各路采购商争相前往觅“鲜”机。正值出塘旺季,一只只“横行霸道”的南沙青蟹从蟹笼里爬出,被运往全国各地,并勇闯香港、澳门、新加坡、迪拜、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据估算,南沙青蟹今年将带来超15亿元的产值,昔日滩涂地变身“致富塘”。曾经寂寂无名的南沙青蟹,如今有了响亮的品牌。11月24日,南沙喜提“中国黄油蟹之乡”称号!借着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在南沙“蓝色粮仓”建设的愿景下,南沙青蟹产业焕发出强劲活力和动能,助力南沙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百年“蟹”逅,“蟹中之王”深藏南沙

咸淡水质养出“蟹中茅台”黄油蟹,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浩荡珠江一路向东,最终在南沙奔流入海。海水与河水的常年较量,让南沙的滩涂水域生出了独特的咸淡风,盐度维持在2‰-12‰。潮起潮落间,造就了南沙青蟹“个大、壳薄、膏黄、肉多、鲜甜”的好品质。

南沙青蟹自古备受追捧。清代《广东新语》记载了300多年前的南沙捕蟹场景:“予家在茭塘,当蟹浪时,使童子往三沙(为现在南沙区三沙村)四沙捕蟹,随潮下上,日得蟹数……”在清代番禺诗人陈勉襄的笔下,“肥蟹团尖熟酒时,柳波消夏恰相宜”,青蟹已是文人墨客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饕客们对南沙青蟹的喜爱延续至今。《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更是对南沙青蟹赞不绝口,“一口下去,全是鲜美的汁液”。每年上市旺季,都会吸引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前来品尝购买,每天都有数吨青蟹从南沙出发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不少成了五星级酒店等高端场所的精选食材。

一组数据可印证南沙青蟹的“出圈”。2020年,南沙青蟹年产量仅有1150吨、产值2亿元;2022年全区青蟹产量大幅增长至3000吨,产值攀升至10亿元。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青峰估计,今年数据还会继续增长,“全区青蟹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约2.3万亩,预计年总产量4000吨左右,总产值有望超过15亿元。”

南沙青蟹能如此风靡,“蟹中茅台”黄油蟹的功劳不可抹灭。

南沙青蟹的公蟹主要作为肉蟹,母蟹根据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可分为奄仔蟹、膏蟹、黄油蟹等,其中黄油蟹声名最盛。黄油蟹因经历充足的“日光浴”,体内蟹膏分解成金黄色油质,渗透至体内各部分,整只蟹充满黄油而得名,至今无法完全人工繁殖。1000只青蟹仅有约2-3只会转化为黄油蟹,非常稀少,一只黄油蟹的市场价高达上千元。

说到黄油蟹,南沙人总会提起一个人:才叔。“才叔”郑炳才是广州黄油蟹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可以说是“第一个吃到黄油蟹的人”。

1995年,20岁左右的才叔捕捞到一只六七两重、蟹身金黄的螃蟹。“从没见过这样的螃蟹,”他原以为这只蟹卖不上价,没想到被收购商以200元拿下,而当时青蟹最贵也才卖15元/只。那时他才知道捕到的那只是黄油蟹。巨大的价差,让才叔看到了商机,他开始踏上了研究养殖黄油蟹之路。辗转深圳、东莞等地后,2010年,他将养蟹的根据地搬到了南沙区万顷沙镇,成为近万亩蟹塘的“塘主”。在南沙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公司成熟的养殖技术双重加持下,他养殖的黄油蟹转化率达到了三四成。“我们每年大概会有100吨产量、1亿元产值,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福州开设了门店”,公司运营总监江喜允介绍说。根据中国渔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全国50%以上的黄油蟹均产自广州南沙。

独特养殖,南沙青蟹价格翻倍

标准化促进增产致富,日益吃香的南沙青蟹还在不断创新

一串串可观的数字背后,是养殖户们起早贪黑的忙碌。

5月末至11月上市旺季,“凌晨3点多我就要起床了”,顶着“熊猫眼”的60后蟹农冯兆棠说。他每天摸黑开船到塘里去起10来米长的蟹笼,将青蟹从笼内抖出来,根据品种、个头、肥瘦程度分拣,还在桶里铺上一些芦苇叶和草防止青蟹打架受伤。上岸没多久,采购商就来了。“当天就能卖完,这段时间每天青蟹都供不应求。”据介绍,今年200-300克/只的肉蟹、奄仔蟹、膏蟹,塘头价110-145元/只,300克/只的黄油蟹可去到700-800元/只,比两年前翻了一倍。

南沙的养殖户因时而变,顺“市”而为。“以前是鱼虾为主,青蟹为辅,现在青蟹发展前景大,已经占了主导地位。”为了养出更高品质、更大产量的青蟹,冯兆棠等一众养殖户不断摸索,提升仿野生生态养殖水平。

四五月份青蟹生长期,养殖户们精选来自电白、惠来、饶平等产地的野生蟹苗,低密度投放,每亩200-1000只不等。不同阶段的蟹苗吃的料不一样,小苗要吃壳薄的白蚬,等长到二两以上,可以吃更大的田螺、乌蚬等。不过,早些年蟹农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拉大了收入差距,“有人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有人只赚两三万元。”

后来,南沙开展产业园建设、产学研结合,引进技术人员,提供示范培训、技术咨询,并会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华南农业大学在塘头建立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带动了科学养殖和增产致富。41岁的郑小林向南都记者介绍了他的养殖“秘诀”:设置饲料观察台查看青蟹摄食情况、使用微生物调控水质、进水调盐度、台风来临前要增氧、通过水位变化帮助蟹苗越冬……升级标准化和技术化养殖后,目前南沙青蟹优质产区亩产可达150-300斤,蟹农们亩均增收超过5000元,年均收入近20万元。

南沙青蟹越来越“吃香”,但养殖也遇到了新课题。南沙区益农渔资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新建对育苗和饵料颇为发愁,“野生苗种、野生贝类的产量不稳定,还会携带特定病原,容易发病。”

种苗方面,“南沙青蟹人工育苗及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项目”已于2021年供苗投产,“现在30%的蟹苗可以通过人工孵化,就是抗逆性要再提高一点”,王青峰说。饵料方面,2022年人工配合饲料研发成功,但目前还无法满足青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对蟹塘水质也有影响。“在未来两三年,应该会有一个质的突破”,刘新建对此充满希望。

打造品牌,“南沙青蟹”火热出圈

从寂寂无名到明星产品,“中国黄油蟹之乡”新鲜出炉

“除了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化是非常核心的内容,”作为养殖户口中的“泥腿子”农学博士,王青峰正将南沙青蟹的发展重心放在品牌建设等高附加值环节之上,“向市场、品牌要溢价”。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广州南沙青蟹产业协会秘书长梁春桥透露,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20年左右,南沙青蟹一直没有自主品牌和商标,只以“围垦青蟹”自称。“省内外客户来南沙收购青蟹,卖出去时却打着他们当地的品牌,没有人知道这个蟹产于南沙”。“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情形持续了很长时间。

于教训中警醒,在反思中前行。

南沙从2020年起走出青蟹品牌化建设第一步棋:先后制定了统一的南沙青蟹标识,构建了南沙青蟹品牌标准,完善品牌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今年成立了南沙青蟹品牌中心、广州南沙青蟹产业协会,依托南沙全球溯源中心,建立了南沙青蟹“一蟹一码”溯源系统。“南沙青蟹知名度高了,最近过来买的人明显增多”,广州金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锐金对此深有感触,他现在平均每天可以卖掉2000斤左右青蟹。

主打差异化营销,让青蟹品牌走得更远,这是南沙走的第二步棋。王青峰始终坚定一个想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推广品牌。”今年春节,他在北上广深杭等螃蟹主销或主产城市打起了南沙青蟹的大屏广告宣传。有人曾质疑其效果,但王青峰自有见解:“哪里吃螃蟹最多、专门卖螃蟹的,我就去哪里卖青蟹,别人供应不了的我们供应。”果然,今年7月在杭州举办的“羊城鱼鲜”广州市名特优新水产品品牌推介会上,南沙青蟹备受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商客的青睐。王青峰盘算着下一步:“准备去西南地区卖青蟹,听说内蒙古人也开始吃蟹了,我也计划去那边卖点。”怎么卖?“我们打算在塘头直播,发力零售端”,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董承伟最近在跟一些电商直播企业和快递洽谈,准备设立物流总点,“将实现广州市内半日达,全国次日达。”

跨界合作、玩转青蟹IP,拿捏年轻化,是南沙接下来准备走的第三步棋。董承伟透露,他们此前冠名了澳门一支正在打全国三人篮球联赛的球队,“他们将带着南沙青蟹的标志走遍全国。”与此同时,王青峰在酝酿一个“大招”——在一部动漫作品中植入南沙青蟹IP形象,作品预计明年5月上线,“初步预估受众超过5亿人次”。他粗略算下“带货”数据:“假如有1‰的小朋友看完跟父母说想吃青蟹,就算只买一两只,这个数量也很庞大。”

通过品牌打造,南沙青蟹实现了从寂寂无名到明星产品的华丽蝶变。2022年,南沙青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首个以“南沙”命名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年1月还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11月24日获授“中国黄油蟹之乡”牌匾。在蟹农们看来,“新的一天又来了!”

产业再出发

商品规范、金融发力 朝“蓝色粮仓”大步迈进

正值广东“百千万工程”际遇下,南沙如何做大、做优、做强青蟹产业,并以此为窗口发力建设“蓝色粮仓”?王青峰描述了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

首先,制定商品分类规范。南沙将出台《南沙青蟹等级规格》,提供肉蟹、膏蟹、奄仔蟹、黄油蟹统一等级规格标准,杜绝价格与品质不匹配的乱象。

第二,持续深化品牌建设。王青峰希望,突破品牌发展瓶颈,进一步将“南沙青蟹”品牌推向全国、推往全球;加快产业转型,推动三产深度融合;突破农业发展界限,打造“农业品牌 ”发展新模式。

第三,发挥协会作用,保护南沙青蟹品牌地理标志。他计划将“南沙青蟹”地理标志商标由协会管理,通过协会积极推动南沙青蟹规范化产业体系,吸引更多企业往南沙青蟹“三品一标”(即“南沙青蟹”区域公用品牌、“郑炳才”企业品牌和“黄油蟹”产品品牌)发力,致力共同保护“南沙青蟹”地理标志。

第四,做好金融支持,为养殖户保驾护航。南沙与保险公司创新推出了政策性虾蟹气象指数保险,基本覆盖到全区虾蟹养殖户,未来会继续为养殖户提供台风、高温骤雨、低温三类风险保障。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周昌和 凌慧珊 关健明

执行:谢小清 麦洁莹 杨小旻 邓志鹏 陈艺丹

设计:金国华 原毅 蔡沐晗 林泳希

图片来源: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公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