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设置了改革时间表。《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并特别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提法与此前的政策思路一脉相承。《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从基本经济制度、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完善政府职能、民生保障等角度进行系统设计。
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增加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重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决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认为,《决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呼应,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思路一脉相承。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也认为,《决定》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罗志恒表示,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我国市场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市场发育仍不够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主体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他补充道。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徐丹丹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和政府如何相互协同。她表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能够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技术的创新,推动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的变动,实现供求之间更高水平的均衡。
同时,徐丹丹还表示:“市场并非万能,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她认为,有为政府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化解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通过监管和调控,防止市场出现过度热炒和泡沫化现象。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围绕所有制,《决定》提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体来看,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罗志恒表示,未来,应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政策稳定性、制度完备性、法治落实和理论突破四个层面提振企业家信心。
有不少业内人士关注到全会再次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有专家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全会再次提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意见》涉及强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重大举措。这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方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不断增强我国的市场优势,才能有效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市场资源,更好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
《决定》再次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体现了中央的关切。据中金研究院分析,在全球化时代,小型经济体可通过参与全球分工来享受全球的规模经济。而在逆全球化时代,传统政治意义上的大国更容易发挥规模经济的新优势,有充足的人才和资源投入支持创新,并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以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来摊薄创新初始高额的研发费用,而统一大市场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更好发挥规模经济新优势。
在罗志恒看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重中之重。“要促进人口、资本、土地、科技等要素自由流动并按贡献参与分配;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使商品、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形成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具备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特征,发挥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的作用。”罗志恒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