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易经·乾卦》
【释义】
君子自强不息,时刻保持警惕,夜晚时也不能放松,这样才能避免犯错误。终日乾乾,强调自强不息;夕惕若厉,强调忧患意识,把二者贯通起来,方能“无咎”。
这句话告诫君子要整天勤奋努力,晚上也要保持警惕,这样才能避免过错。
《吕氏春秋》曾这样描写过君子:“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无不遇矣”。
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易经·谦卦》
强调谦虚谨慎、低调自守的品德,是君子应有的修养。
古来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是说,应以谦卑自守,要求自己保持谦虚的人生态度,看护好自己的心。
为什么要学谦下呢?
谦卑是一种高贵的品德,当一个人具备谦德时,与人相处就会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大家自然就欢喜与之交往。
《吉祥经》中言:“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6.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易经·文言传》
【释义】
君子的行为,是以完善品德休养为目的的,而且这些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出来的。乾卦初爻所说“潜”的意思,是在应当隐藏着,还未能显露时,行动时机还未到,所以君子暂时还不能施展才能。君子通过学习来积攒知识,抱着怀疑的态度来解决疑难,以宽厚仁恕之心来待人接物,以仁慈之心指导行为。《周易》说:“龙出现在田野里,利于遇见伟大的人物”。这是指这种“有德之人”具备了作为一个国君的品德,所以得到人民的拥戴。
这句话说明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提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广的胸怀来处世,以仁爱之心来行事。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后世儒家则对君子提出了“四不”的评价标准,即“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7.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易经·乾卦》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态度,即使隐居也不感到苦闷,不被世人理解也不感到烦恼。
孔子说:“潜龙,是指有德的隐者,他不为世俗所转移,不求虚名,避世却不觉苦闷,不被世人赞同也不苦闷,喜欢的事就去做,忧恼的事就避开,意志坚定不拔,这就是潜龙。
古人言:龙德而隐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当一个人潜下心时,如同潜龙,不被外界干扰,不受名利驱使,隐遁而不会觉得无聊,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苦恼。
顺着自然之时势,或行,或止,心意坚定,坚忍不拔,这就是潜龙的状态。
当一个人真正潜下心时,就会进入一种高效的意识流状态,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积累效能,逐渐显化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