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读完这段,鲁迅父亲强迫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而幼年的鲁迅也不能反抗,只能顺从父亲的意愿,一遍二遍的背下去,不知不觉中,也就背了下来。当时鲁迅认为父亲强迫他背书是压抑了儿童的天性。但如果没有少年时代的刻苦背书,后来鲁迅在日本弃医从文就不可能轻松做到。鲁迅先生认为当时拯救国民的灵魂比拯救国民的性命更重要,他放下手术刀,用笔来一次次唤醒国民的麻痹的心灵。我想:如果没有鲁迅父亲在他儿童时代让他读书、背书,也不会成就鲁迅的理想。
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学习文化知识都是每一个孩子不可放弃的。机会来了,你准备好了吗?再不济,你可以拿起笔,在头条上创作赚钱,就没有文化什么也做不了才是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