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为什么是错的,形而上学通俗解释是不是错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8-02 16:39:26

形而上学为什么是错的,形而上学通俗解释是不是错的(1)

查拉斯图特拉走出森林时,在心里说:“这位老圣徒待在森林里,居然还根本不曾听说:上帝死了!”。这是尼采对宗教虚无主义者发出的警报,而另一些哲学虚无主义者,两千多年了同样还不知道形而上学是错的。

形而上学之所以死而不僵,是因为真哲学没有实现。哲学虚无主义者实际上并不知道它对在哪里,它不过是真哲学在洞穴中的一种投射而已,即真哲学是洞穴外的学问,而虚无的洞穴人在试图理解这种真哲学时,就在洞穴中制造了一种伪哲学——形而上学。

因而,需要先行来理解什么是真哲学,才有可能对形而上学作出合理的阐释。古希腊哲学始于克赛诺芬尼提出了“不动的神”的概念,他的弟子巴门尼德进一步用“存在——是”这一范畴确认了这个神。这个神就是本真的自我——实体。

“存在——是”之所以能够确认自我,是因为巴门尼德自身来到了洞穴外——具有了特定的经验,他通过“存在——是”与“是其所是”的“一”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认了人的本真存在——存在者,这就是他的“存在是一”。

因而,重要的是来到洞穴外才能对“存在——是”这种建构作出确认。但问题在于,巴门尼德并没有提出关于洞穴外的任何经验事实,他只是区分了“存在——是”和“非存在——不是”两种存在,并认为只有前者才是真理之路。

事实上,柏拉图的洞穴内外的区分就是源于“存在——是”和“非存在——不是”的区分,但如果没有能够确认巴门尼德的区分只是区分了人的两种不同存在,那么柏拉图的“洞穴”说就会存在严重的问题。

柏拉图其实是在理念的意义上来定义洞穴,并以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区分了洞穴内外。理念的这种区分显然不同于存在的这种区分,而柏拉图的洞穴外的世界显然也不是巴门尼德的存在的神的世界,因为后者仅仅是一种真实自我的确认,一旦超越这种确认就不会有实质的意义。

柏拉图的问题就在于他缺失了“存在——是”相应的存在者——实体的经验,即“存在——是”在特定的经验中才能起到作用,而超验的理念仅仅是一种观念,它并没有任何实在。“存在——是”和“非存在——不是”之间确实是截然不同的存在,但它们仍是人的两种不同属性的事实存在。

虚无主义者显然不可能有“存在——是”相应的经验,他们只是通过柏拉图观念上的超验理念来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就是“存在——是”的理念化,这同时也是哲学异化的开始。

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同样是虚无主义者,他重提了存在,并将对“存在者存在”的研究设置为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在于,他仅仅是在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基础上,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即用“存在之链”这把梯子架在了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

这种进一步异化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这是洞穴人在洞穴中仰望时假想的一把可笑的梯子,他们仅仅是思维在真哲学的影子中而已,但他们自身又意识不到这一点。人在洞穴中——虚无中,怎么可能触及真哲学呢?

当然,仅仅是极少的洞穴人以哲学的名义在信奉它,而另一些洞穴人显然不屑一顾。古希腊的怀疑论学派早就对此提出了质疑——中期柏拉图学园自身也持存了怀疑论,更不用说后来的基督教内部的奥卡姆剃刀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只是这些批判本身并无说服力,毕竟只有确认了“存在——是”,才能彻底摧毁理念论,进而摧毁形而上学。问题在于,只要“存在——是”得不到确认,虚无主义就会无所不在。

在现代文明的初期,仍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当“非存在——不是”的主体作为文明承载者时,虚无就如影随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另一些洞穴人——康德黑格尔之流,就重提了形而上学,试图通过形而上学来克服他们也无法真正意识到的虚无——非一的虚无只有在“一”确认时才能得到理解。

当然,形而上学的这种死灰复燃必然是失败的,只是看上去和以前一样,总是死而不僵,毕竟真正的“存在——是”并没有得到确认,就算后来的存在主义学派也没有能够确认存在本身。

这就是为何至今还有人在鼓吹形而上学的原因。尽管我一再告诫那个洞穴外的“存在——是”的经验就是诗性经验,只要确认了艺术的本质——诗,就能知道“存在”之为“存在”。

存在与非存在的区分,不过是诗与非诗的区分,它们被限制在自我确认的领域。事实上,只有确认了自我,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哲学,否则只是在盲人摸象而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