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有视死如归的激情,另一方面也有对侵略者的仇恨。接下来的“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所选择的曲调配套了重属和弦,因而情感有了进一步增强,再一次强调了音乐主题。
作品的第二个单二部曲式部分所呈现的艺术空间更为广阔,这部分旋律改变了前一部分的民族旋律色彩,直接使用了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这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也使得作品的行进风格更加多变,艺术性也由此提高。
陆在易在此处运用了节拍的频繁变化,节拍在2/4、5/4与4/4之间的多次变化也带来了多样的演唱风格以及情感表现。
作品最后的风格有力而紧凑,在“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一句的演唱之前,增二度节奏跳到了A大调,出现了升高五音的重属变和弦,通过等音处理又转回了降G大调,如此巧妙而复杂的音乐设计使得结尾的演唱动人心魄。
陆在易在此作品中采用了综合多重的节拍承接方式,使得节拍的变化非常频繁。曲谱的前6小节以4/4拍为主,钢琴伴奏辅以六连音,此时所营造的艺术形象就是那个在暴风雨中奋力飞翔的鸟儿。在曲谱中段交替使用了4/4拍和2/4拍,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中国军民救亡图存的壮美画面。
随后3/4节拍的出现,4分音符强、弱、弱的运用所表达的是胜利一定会到来的希望感。在曲谱的最后,陆在易使用的是7/4复合拍,这种节拍呈现出非常激越的风格,能够展现出非常复杂的情感。
歌曲最后的“啊……”处,陆在易在节拍上又使用了7/4拍到4/4拍最后落向5/4拍的变化。这又推动了歌曲演唱小高潮的到来,这种精巧而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使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主题情感得以升华,也是对整部作品音乐结构的艺术性收尾,实现了对主题情感的最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