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导流板有什么用,风管导流板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04:59:23

一、末端装置一次风连接管

变风量末端装置进、出风接管设计的合理性对装置一次风量的测量和调节有很大影响,设计时应重视。

1、进风支管

末端装置进风支管应采用镀锌钢板制作,不应使用软接头,并按末端装置进风口尺寸确定支管管径。对于采用皮托管式风速传感器的末端装置,进风支管的直管长度不应小于4~5倍支管直径。对于采用超声波式、热线热膜式等风速传感器的末端装置,进风支管的直管长度不应小于2~4倍支管直径。如采用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与主风管之间的连接支管上需设置软接头。末端装置与风管的连接节点示意见图12-8。

风机导流板有什么用,风管导流板图解(1)

进风支管设计应基于下列要求:

(1)末端装置进风支管应保持平直光滑、不设变径管、减少涡流、提高风速检测装置的准确性;

(2)按末端装置入口尺寸确定进风支管管径。

2、主风管与支风管连接

为减小支风管与主风管连接处的局部阻力,圆形风管应设置90°圆锥形接管;矩形风管应设置45°弧形接管。不宜采用分流调节风阀或固定挡风板,因为它将大大增加主风管阻力,并在主风管内产生涡流和噪声。

3、出风支管

为了降低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内置风机的出口噪声,有的设计在末端装置的出风口和二次风进风口处设置消声器,这样会增加风管阻力,要求内置风机在同样风量下有更高的压头和转速,也导致噪声增大。况且,风机产生的噪声中还有消声器所不能消除的辐射噪声。因此,较好的方法是用“超级风管(离心玻璃棉板加防霉涂层)”作钢板风管的内衬,起到消声与保温作用。有的设计是末端装置的下游风管采用“超级风管”,这种风管消声较好,但隔声较差,噪声会穿透风管。因此,在靠近末端装置出风口处至少应采用一段由“超级风管”作内衬的金属风管,起到消声、隔声双重作用。

末端装置出口风速一般较低,为减小阻力,出风支管的风速不宜大于3~4m/s。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与下游风管连接处应设置软接头。

末端装置出风管到送风口静压箱一般采用消声软管连接。

风机导流板有什么用,风管导流板图解(2)

4、手动调节风阀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进风支管上是否需要设置手动调节风阀,设计工程师们存在着不同看法。对于每层设一台空调器的中型系统或每层设多台空调器的小型系统而言,空调器出口静压一般为300~500Pa(全压350~550Pa)。变风量末端装置完全可以在装置的调节范围内和设计允许的噪声范围内有效地进行风量调节。因此,在末端装置进风支管上设置手动调节风阀不但不需要,而且对风量控制有害。因为变风量末端装置的调节性能与调节风阀在该送风环路上的阀权度有关,阀权度越大调节性能越好。

阀权度的概念是:空调送风系统中调节风阀全开下的压力降与送风系统全部压力降之比。如空调系统中某分支环路上不设末端装置调节风阀时的压力降为△P2,设调节风阀且全开时该分支环路的压力降为△P1,比值K=△P1/AP2为阀权度。由图12-9可知:K值越大α越小,装置的调节性能越好。如在末端装置进风管上另设置手动调节风阀,该分支环路上将增加一个压力降△P3,比值K=(AP1 △P3)/(△P2 △P3);因△P1大于△Pz﹔故K=(△P1 △P3)/(△P2 △P3)小于△P1/△P2;阀权度K减小。因此,在末端装置进风管上设置手动调节风阀将减小装置调节风阀的阀权度,使末端装置的调节性能变差。

风机导流板有什么用,风管导流板图解(3)

对于为多层服务的大型空调系统,如采用静压复得法或T最优化法计算时,由于系统可自动平衡各层静压,也无需设置手动调节风阀。如采用等摩阻法计算时,则各层分支管之间的静压差较大。如某大型系统的空调器出口风速为12m/s,输出静压为820Pa(全压90OPa),末端装置入口静压可能超过调节风阀的允许范围(样本上末端装置人口最高静压为750Pa)。因此,在各层分支管上必须设置手动调节风阀,以降低末端装置进风口静压值。当然,也可设置自动调节风阀,通过控制系统动态调节末端装置的入口静压值。

然而,无论是什么系统,采用何种设计方法,手动调节风阀都不应设置在变风量末端装置的进风支管上。在进风支管上设置手动调节风阀是试图在系统调节困难时(如室温控制不好)能作为一种补救手段,并非为正确、合理的设计。

风机导流板有什么用,风管导流板图解(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