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在各种体裁中,它不仅出现最早,而且久盛不衰,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现在统称“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比较,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概括,表达感情更浓厚、强烈,运用语言更精炼、生动,此外还有着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我国的诗词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艺术成就高,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产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继《诗经》之后,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他大量地采用民歌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体”,也就是《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这种体裁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体为主的格式,形式较为自由。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朝又出现了《乐府诗》,这时期的五言诗也开始兴起。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