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对孩子而言,“哭”是孩子面对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时非常正常的一种情绪表达。它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发泄方式,能有效减缓孩子不安和紧张。
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别哭了!”,反而会将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压入孩子的潜意识,让他们以为“哭”是错误的,当情绪经常被压抑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就会变得不知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焦虑、抑郁。
我们不希望孩子哭,其实是担心“分离焦虑”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但你知道吗?事实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心理疾病级别的分离焦虑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SAD)。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曾经就“分离焦虑”可能带来的影响发表过一篇论文,它是基于美国疾病普查数据库NCS-R的统计研究的。
论文显示:儿童患分离焦虑的概率是4.1%,成人是6.6%。经统计发现,在儿童分离焦虑症中只有约三分之一(36.1%)会持续到成年后,也就是说童年时期的“分离焦虑”带给孩子的持续性影响只有1.4%。
这意味着,即便你的孩子入园时经常哭也没关系,不要紧张也不要烦躁,“哭”只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调节情绪。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粗暴地让孩子不要哭,而是积极地引导。
比如,温柔坚定地送孩子去学校,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真的很爱你,不会丢下你,放学后,妈妈一定会早早来接你!
如何科学引导孩子顺利入园?前面提到,确实会有1.4%的孩子被分离焦虑影响,所以孩子强烈反抗不愿入园时,我们就需要正确引导。
●首先,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分别仪式
数据显示,当孩子拥有一个固定告别仪式时,会大大减缓他的焦虑。所以我们会建议送孩子进校门前,给他一个简单的离别仪式。
比如,蹲下来抱抱孩子,告诉她“妈妈会想你的,也会早早来接你!”。
或者也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离别动作,比如,击掌、比心、或者一套只有你们懂的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分别仪式要尽可能简单,不要拖得太长,时间拖得越久,孩子反而越不愿意放手。
●其次,给孩子准备一个安抚物
优米上小班时,老师要求家长准备一张全家福,孩子们想爸爸妈妈了就可以去看看照片。
研究发现,当孩子焦虑时,看看和家人一起的照片、和家人有关的物品,会重新建立起依恋关系。
这就是“安抚物”的作用,它会成为孩子的“情感替代品”。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安抚物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有人陪着我”的感觉,这种力量会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