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翻译,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8-23 16:41:48

又想到这次遭受贬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获重用,于是苏轼心灰意懒,写了一首《寒食雨》,在诗中说: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宋神宗一直很照顾苏轼,但是现在皇帝与他隔着太远了。苏轼担心自己病死在黄州,也等不到重受皇帝恩宠的那一天。

想到这里,苏轼也想为自己的前途流泪,然而此时此刻的他,早已经精疲力竭。心情也如同死灰一样,吹不起来了。

外界的人因为不了解苏轼真实的情况,所以向京城误传苏轼已经死去的消息,搞得宋神宗内心觉得非常遗憾。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翻译,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翻译(5)

以上罗列的种种事例,都只是为了说明,苏轼在黄州的五年,的确过得不如意。他的内心很不舒坦。不过他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读着却全不是那回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苏轼,一派出世旷达的潇洒。他似乎是在用这首词劝告世人,不要把人生中一些细小的风雨当回事。

三月是小阳春,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人在密林中行走,雨滴打在叶片上,已经替人挡去了大半。此时空气清新凉爽,风景如画。潇洒地唱着歌,散散步有什么不好。

如果雨下大了,也不必担心。寻常百姓没有高头大马,可是他们有青竹杖和黄草鞋。脚下步子轻快,转眼就能找到避雨之处,所以有什么好害怕呢?

苏轼自认有蓑衣挡风遮雨,哪怕就这样度过余生,倒也潇洒。不过他在这首词中描绘出来的潇洒行状,与他在黄州时,绝大部分时间里的真实心态不符。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翻译,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翻译(6)

因此这首词看上去,更像是苏轼写出来宽慰自己的话。也不知道是否出于这个原因,自这首词问世八百多年间,没有一首古代词话引用过这首词。

对于这首词的评论,最早是从晚清开始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前,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仅有一首词评存世。它在现代的出名,竟然是靠胡适推广达成的。

胡适当年编了一本《词选》,在这本书中,他盛赞了苏轼在豪放词开创当中的贡献。由于论述过程中引用了这词,没想到却替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了推广宣传。

五十年代以后,国内研究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人越来越多。越往后,它就越发有名了。这首词是讲述人生哲学的词,词中表现的是一种道家超然、旷达的做人态度。

苏轼二十岁以前在老家四川眉山的时候,就已经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直至被贬黄州之初,他仍然没有跳脱出世俗的虚荣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翻译,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翻译(7)

苏轼本人性格也是比较骄傲的,由于在四十岁以前过得太顺,所以一朝被贬,他的虚荣心作怪,就开始害怕被人嘲笑,于是躲在定惠院里,白天都不敢出门见人。

其实不要说当时没有人因为这件事嘲笑苏轼,就算是真的有,这些小事也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微风细雨,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但是苏轼一开始想不明白,后来大病一场,心如死灰,终于把这件事想透彻了。于是就写了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来劝慰自己,好让自己正确地面对人生的波折。

虽然一开始做出这样的转变是艰难的,但是苏轼反复创作这类旷达的诗词,时间久了,其中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重塑了他的自身。所以不豁达的苏轼,装着装着就豁达了。

结语

以前读《影响力》一书时,里面提到一个“承诺与一致性原则”。是说一个人假如作出了某种承诺,那么就会不自觉地朝承诺的方向去努力。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翻译,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翻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