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古诗的翻译,题西林壁古诗全文及解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8-31 07:31:29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古诗的翻译,题西林壁古诗全文及解释(1)

个人胡乱赏析:

诗词大意:

横着看(它)是一座岭,侧面看(它)是一座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位置看到的/认为的形象都不一样。

不识得庐山的真正面目,

只因为自身在这个山里面。

诗名,“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壁上的一首诗。

这个诗名起的好像有点直白,似乎就是用来告诉别人本诗写在何处。若是仅从这四个字的诗名来看,几乎无法想象诗句写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是一座岭/认为是一座岭,可能是看起来是岭的形状;侧面看是一座峰,可能是看起来是峰的形状。岭,一般不陡峭,具有一定的缓坡度,底下比较大,身形逐渐向上收缩。峰,比较陡峭突出,就像突然伸出一般。横看与侧看,各自看出的就是这“岭”与“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说“远近高低”,类似于“四面八方”的说法,不同位置看到的/认为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说明,不仅是横与侧,还有远近高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识”,识别、认识、识得,具有通过眼观来判断的意味。结合下一句,本句有省略“为什么”的意思,为什么不识得庐山的真正面目呢?本句,后人也常用来“自谦”,表示自己看问题不够全面等意。

实际上,不识真面目的,又何止是庐山呢?

“只缘身在此山中”,缘,缘由,因为。不识真面目,只因为身在此山中。那么,怎么才能“识真面目”呢,本诗并未讲明,但排除了身在此山中的方式。

本诗,可以当做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前两句举例子、摆事实;后两句以归纳总结。

为什么横看、侧看、远观、近观、高看、低看,识得的庐山面目都不一样呢?只因为自身在这山里面啊,也可以认为因自身的局限性。

甚至可以类比,既然同一个人在横、侧、远近高低对庐山的认识都不同,那不同的人(因所处位置不同等原因)是不是对庐山的识别也不同呢?

可以说,这首诗,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

-------

前两天,有人看了我发的对某首诗的赏析,问道:

这是谁写的啊?

回答:这是我写的。

此人又问:这首诗这么出名,不是有翻译吗?你还写赏析啊?

回答:有翻译,那是别人的翻译,我写的是自己的赏析。

就像一杯美酒,虽说酒厂一般有对此酒的描述,但不同的人品它,可能有不同的感觉,我只是把我的感觉写出来而已 。

也因为此,想到了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横侧、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我只是记下了自己的赏析。

-----

回到诗中,既然说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怎样识得庐山真面目呢?

其实,成岭、成峰,又何尝不是真呢?不同位置得到的不同真罢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