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如此勉励广大师生,这也是**对于“四有”好老师的首次论述。
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这一变化,是新时代教师成长必须赢得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站在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多次对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2016年教师节前夕,**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他在与教师座谈时,提出了做“四个引路人”的希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
2023年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致信与会教师代表,阐述了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家精神,即应该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是在“四有”好老师的基础上对教育家型教师标准的最新凝练,不仅明确提出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强调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也为培养教师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不同时代对于教育家精神和优秀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
孔子提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总纲领,荀子提出为师之道的四个要求,即“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希望教师有尊严,有威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有系统、有条理地传授知识,能够通晓教材的精粗,善于阐发微言大义等。
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特别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提出,真正且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世界的热忱之上。至于教学的具体形式如何,则是次要。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师的个性中是什么东西吸引着儿童、少年和青年呢?是什么东西使他们成为你的名副其实的学生呢?是什么东西使你的学生从精神上联合起来,并使集体成为思想上、道德上和精神心理上的统一体呢?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