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水平的好教师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成长的重要根基。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教育家成长的不竭动力。**指出,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有大我,就是要超越追求个人名利的小我,就是要把个人的教育志向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教育领域每一天都会面临新情况,只有具有强烈的理想信念、使命感、责任感,教师才能够不断挑战困难,也才能够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成长的言行规范。道德情操,是境界修为,是教育家成长的行为准则。学生是观察家和模仿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课堂、校园内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以及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成长的核心利器。育人智慧,是方法路径,是教育家成长的实践工具。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装到学生的脑袋,不是让学生学习冷冰冰的知识,而是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人格,塑造他们的灵魂。教育不是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方法把本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学生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单向度的人”,而是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懂得青少年成长的内在规律。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成长的修炼之道。躬耕态度,是职业精神,是教育家成长的不二法门。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勇气。一方面,教育有基本的逻辑,青少年的成长有基本的规律,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人的教育智慧与思想财富。所以,教师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进行专业反思,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进行专业交往;要乐于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收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提炼为教育智慧。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与故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求是创新,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体系。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成长的情感力量。仁爱之心,是幸福之本,是教育家成长成就之根。仁者爱人,孔子曾经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仁的主要内容。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会让教师拥有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教师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一个厌恶教育的人,一个不喜欢学生的人,肯定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是一种前进的情感力量,能够激励自己创造更多幸福,也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成长的胸襟情怀。弘道追求,是天下责任,是教育家成长的人文底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应该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小小的教室连接的是大大的世界,学校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应该是息息相通的。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的教育方式,教师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战争与和平、公平与正义、人口与环境等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教师整天关心的只是名次与分数,学生的心胸怎么能开阔?
**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时代正在呼唤新一代教育家型教师。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为人生方向与行动指南,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书写教育生命的传奇。
本文转载自”新教育家 志道“微信公众号,原刊发于《课程·教材·教法》2023年第12期,原题为“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教育家精神研究与阐释”。
作者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微信编辑|leaxyi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投稿邮箱:bsdzgjsbjb@126.com
邮件主题:姓名 作者单位 投稿栏目 稿件题目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