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成语,大家都非常熟悉,也经常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结构和意义。而且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为人们更好了解、掌握和使用提供了方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个具有贬义意义的成语:“沆瀣一气”,看看它怎么读,讲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又怎么变成了
一、沆瀣一气的意思
“沆瀣一气”,正确读法为:hàng xiè yī qì,其中“沆瀣(hàng xiè)”人们不是很熟悉。
这个成语毫无疑问也是来自于历史典故,它最早出自于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段话的意思:唐僖宗二年,主考官崔沆放榜,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人们谈论这个事情时候都笑着说: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成语“沆瀣一气”最初的意思是指:他们师生两人的关系极像是夜间空中的水汽、雾气、露气连在一起。
应该说当时这就是一句开玩笑的话,没有包含贬义,因为崔沆、崔瀣二人根本没有什么营私舞弊的事情发生。只是人们知道崔瀣中举录取之后,马上就获得了不错的官职,因而怀疑他们之间有猫腻。
传来传去,很快人们就用“沆瀣一气”,来表示他们可能存在钱权交易的关系。慢慢地,“沆瀣一气”这个词语就变成了包含有贬义内容的成语了。
“沆瀣一气”,最终成了泛指臭味相投的人集合在一块,还有“勾结成一伙”做坏事的意思。
“沆瀣一气”中的“沆瀣”的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我们可以从下列文中找到证据。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一一屈原《楚辞·远游》
翻译:我吃的是天地间六种精气, 饮的是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保养着精神的明净, 吸收精气到体内, 污秽粗浊之气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