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沆瀣、六气?王逸注的《凌阳子明经》中说的很明白:“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关于“餐沆瀣兮带朝霞” 中“沆瀣”的意思,北魏张铣在其《文选·嵇康<琴赋>》中注明:“沆瀣,清露也。”就是说,沆瀣,是夜间的水汽,露水。
二、成语故事
“沆瀣一气”,既然是从历史典故来的,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故事。
唐朝时,科举制度的发展已非常完善,人才选拔都要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们想当官,就要走科举这条路。到了唐僖宗时期,有一叫崔沆的官员,这个人不一般,曾担任过“中书侍郎”等职务。在乾符二年,崔沆被委任为主持朝廷科考方面事务的主考官。
在当年的科举考试的考生中,有一个叫崔瀣的考生,他很有些真才实学。考试结束,主考官崔沆开始批阅考卷,当他看到崔瀣的考试卷子时,认为不错,连声赞叹。
到了发榜这天,人们在榜前观看,高声地念着中榜人的名字。这时,有人向身旁的崔瀣道喜,因为有崔瀣的名字,他高中了。
按唐时科举惯例,凡在考中试的考生,就是主考官的“学生”、“门生”或“门徒”。崔瀣高中后,按习惯也要以门生的身份,去拜自己的老师崔沆,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无巧不成书,有意思的是,老师名叫崔沆,而学生又名叫崔瀣,而“沆瀣”原意又是指夜间的水气、露水。 这师生的名字能合在一起,也是机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