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B)
A.政治讽谕诗 B.咏史怀古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分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3.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用来比喻重大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C.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鸟下绿芜,黄叶为视,蝉鸣为听,融入了诗人的吊古之情。
D.“莫问”二字劝诫之辞,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此诗也并未表达对唐王朝的憎恨,而是担忧。自己消极的心态也并未体现。
分析:“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4.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5.诗人在首联中是如何表达愁绪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直接抒情:“一上”表明时间之短,“万里”(用夸张的手法)表明愁绪之多(广,长),以此直接渲染愁绪;借景抒情:“兼段”和“杨柳”之景恰似家乡之景。勾起思乡之情。表达思念的心绪。
6.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7.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8.《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9.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联系全诗,说说这个诗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狂风突起整个楼宇顿时被凄风笼罩,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山雨来临前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
10.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答: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1.根据诗句推测,尾联中的“当年事”指的是什么事?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前朝秦汉的兴亡之事。对唐王朝气息奄奄、颓势难救的衰败形势的痛惜与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