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1〕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2〕,请一切逐客。”李斯〔3〕议亦在逐中。
【注释】
〔1〕 秦王,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庄襄王子。年十三即位,时政出太后及吕不韦。九年,亲政,平息嫪毒叛乱,放逐吕不韦。任用李斯、尉缭等,自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先后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废谥法,以世计数,自为始皇帝。废分封,置郡县,筑长城,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南定百越,北击匈奴,疆域大扩。销毁民间武器,焚烧除秦纪以外的各国史书及民间所藏儒家、诸子典籍,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三十五年又坑*以古非今之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严刑峻法,赋役繁重,连年用兵,民不堪命。数出巡视,于第五次巡行途中病死沙丘。在位三十七年。通“罹”,遭遇。
〔2〕 主要是郑国修建郑国渠,耗费秦国国力。被查出来后,宗室大臣建议驱逐客卿。
〔3〕 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人。战国末为郡吏,受业于荀况。仕于秦,初为吕不韦舍人,旋任长史,拜客卿。谏秦王政逐客卿,又为秦谋划并六国,一天下。秦始皇二十六年,既定天下,任廷尉,后任丞相。立郡县之制,废《诗》、《书》,禁私学,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作《仓颉篇》为范。始皇卒,从赵高谋,矫诏迫太子扶苏自*,立二世胡亥。秦末农民起义,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以加强君权统治。后为赵高诬为谋逆,腰斩于咸阳,夷三族。毁坏。
【译文】
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各诸侯国来侍奉秦国的人,大都是来魏他们的君主游说和离间秦国的,请把所有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在计划驱逐的行列里。
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译文】
李斯于是上书秦王说:“我听说官吏们正在计议要驱逐客卿,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昔穆公〔4〕求士,西取由余〔5〕于戎,东得百里奚〔6〕于宛,迎蹇叔〔7〕于宋,求丕豹〔8〕、公孙支〔9〕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10〕用商鞅〔11〕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12〕用张仪〔13〕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14〕,南取汉中,包九夷〔15〕,制鄢〔16〕、郢〔17〕,东据城皋〔18〕之险,割膏腴〔19〕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20〕得范雎〔21〕,废穰侯〔22〕,逐华阳〔23〕,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注释】
〔4〕 秦穆公(?—前621)穆一作缪。春秋时秦国国君,名任好。秦德公第三子。在位期间,勤求贤士,用百里奚、蹇叔等为谋臣,励精图治,国势日强。曾长期左右晋国局势:败晋惠公,迫使晋以太子圉为质;又用兵助晋公子重耳即位,为晋文公。用由余谋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三十九年。谥穆。
〔5〕 由余:春秋时晋国人,逃亡到戎地,戎王命他出使秦国,被秦穆公看中。后来秦穆公设计离间戎王和由余,使之归秦,在他的帮助之下称霸西戎。
〔6〕 百里奚:曾经沦为奴隶,后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出,成为秦国的大夫。
〔7〕 蹇叔:百里奚的朋友,后经百里奚推荐,成为了秦国的上大夫。
〔8〕 丕豹:晋国人,后被秦穆公任命为秦国的将领。
〔9〕 公孙支:字子桑,游于晋,后入秦国成为穆公的谋臣。
〔10〕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名渠梁。献公子。孝公六年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废分封制世袭制,实行以军功受爵,劝耕织等。十二年,迁都咸阳,进一步变法改制,开阡陌,普遍设县。十四年,初为赋。从此秦国日益富强。在位二十四年。谥孝。
〔11〕 商鞅:姓公孙,名鞅。曾经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
〔12〕 惠王,秦惠文王(?—前311) 战国时秦国君。孝公之子。公元前338—前311年在位。名驷。即位后*商鞅,继续推行新法。任公孙衍为大良造,张仪为相,司马错、樗里子为将,取河西、上郡,掌黄河天险。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自称为王,次年更元。后屡败魏、韩、赵等国,兼并、降服巴、蜀、义渠,拆散齐楚联盟,败楚军于丹阳(今河南丹江东北),占领汉中,秦国更为强盛。
〔13〕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学纵横术。秦惠文王九年,入秦,为相。用连横之策,使秦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惠王更元二年,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次年,魏亦行连横,逐惠施而以仪为相。后三年魏用合纵,以公孙衍为相,仪返秦。曾入楚,见怀王,劝楚绝齐亲秦。秦因连横之策而地广国强。以功封武信君。秦武王时去秦入魏为相,寻卒。有《张子》,已佚。
〔14〕 上郡:魏地,郡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15〕 九夷:指巴蜀和楚国南阳一带的少数民族。
〔16〕 鄢(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
〔17〕 郢(yǐng):楚国国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北。
〔18〕 城皋,虎牢关。
〔19〕 膏腴(yú):肥沃。
〔20〕 昭王,秦昭襄王(前324—前251)即秦昭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名稷,一作则。秦武王异母弟。继位后,初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平定内乱,加强王权。亲政后,先后任用魏冉、范睢等为相,司马错、白起等为将,锐意东进,战胜韩、赵、魏、齐、楚等国,又降周赧王,破山东六国合纵势力,实力大增。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在位五十六年。谥昭襄。
〔21〕 范雎 (?—前255),一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时秦相。字叔,魏国人。因事为须贾所诬,被魏相魏齐使人笞击折胁。后化名张禄,得王稽、郑安平帮助入秦。他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秦相魏冉。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任秦相,封于应(今河南鲁山东),称应侯。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秦将白起大胜赵军。他忌白起功,迫使自*。推荐郑安平为将,王稽为河东守。后郑安平围攻邯郸失败降赵。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又因“与诸侯通”,坐法诛。他谢病归相印,不久即死。
〔22〕 穰侯,魏冉。秦昭王母宣太后异父弟。本芈姓,系楚人。秦惠王时即任职。昭王即位,太后用事,任将军守咸阳。得太后宠,四任秦相。举白起为将,略关东地以弱诸侯,功封穰侯。后因骄横专政,危及政权,乃罢相职,还封邑陶。
〔23〕 华阳,华阳君,即“芈戎”。战国时秦国大臣。楚国人。秦昭王母宣太后同父弟。初封华阳,后封新城。与魏冉并用事,决事无所顾忌,与穰侯、泾阳君、高陵君合称“四贵”。秦昭王信用范雎时,他被罢免,就封邑。
【译文】
“从前穆公访求贤才,从西戎求到由余,从东边的宛得到百里奚,自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都不是秦国人,可是穆公重用他们,因此而能吞并了二十个国家,称霸西戎。孝公施行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生活因此而殷实富足,国家也因此而富裕强大起来,百姓乐于为国效命,各国诸侯也都亲近或臣服于秦国,后来秦国击败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上千里的土地,直到今天还是安定而强盛。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三川之地,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收得了上郡,向南攻取了汉中,并且兼并了许多蛮夷部族,控制了楚国的郾、郢两都,东边占据了险要的成皋,割取了大量的肥沃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国的合纵盟约,使他们面向西边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现在。昭王得到范雎,免去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秦王室的统治,压制了贵族的势力,逐步吞并了各诸侯国,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功业。这四位国君的成就,都是凭借了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从前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才而不任用,这就不会使秦国拥有雄厚富裕的实力,而且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24〕昆山之玉〔25〕,有随、和之宝〔26〕,垂明月之珠,服太阿〔27〕之剑,乘纤离〔28〕之马,建翠凤之旗〔29〕,树灵鼍之鼓〔30〕。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31〕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32〕玑之珥〔33〕、阿缟〔34〕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35〕,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36〕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注释】
〔24〕 致,网罗。
〔25〕 昆山之玉。昆仑山产出的玉。
〔26〕 随,春秋的小国,湖北随县,有一颗宝珠,称为随侯珠。和,和氏璧。
〔27〕 太阿,宝剑名。相传为干将莫邪铸造。
〔28〕 纤离,骏马名字。
〔29〕 翠凤之旗,翠羽装饰的旗子。
〔30〕 灵鼍(tuó)之鼓,鳄鱼皮蒙德鼓。
〔31〕 駃騠(jué)(tí):良马名。
〔32〕 傅:附着。
〔33〕 珥(ěr),古时的珠玉耳饰。
〔34〕 阿缟,齐国东阿出产的白色丝织品。
〔35〕 髀(bì),大腿。
〔36〕 桑间,卫国濮水边上的一个地名。
【译文】
“现在陛下获得了昆仑的美玉,拥有了随侯的明珠及和氏璧,悬挂着夜明珠,佩带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的骏马,林列着翠凤之旗,竖起了鼍皮大鼓;这几件宝物没有一样是产自秦国的,但陛下却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使用,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装饰在朝堂之上,犀角、象牙制造的器皿就不能成为玩赏之物,郑国、魏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骏马就不会养在您的马厩之中,江南的金、锡就不能用来制作器物,西蜀的丹青就不能用来增添色彩。假如用来装饰后宫,充作姬妾,娱乐心意和快活耳目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镶着宛珠的簪子,嵌着珠玑的耳环,东阿的丝绸衣服,刺绣华美的装饰,就都不能呈献到君王面前;而衣着时尚,妆扮文雅,容貌娇艳,体态美好的赵国美女,也不能侍立在君王身边了。敲瓮击缶、弹筝拍腿,呜呜地唱着歌以娱乐耳目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而郑国、卫国的新调,韶虞、武象之类的乐曲,都是外地的音乐。现在秦国抛弃自己的音乐而改听卫国、郑国的音乐,舍弃弹筝而采用韶虞之乐,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心情愉快,看着舒服罢了。如今用人却不是这个样子,不问才能优劣,不论德行好坏,只要不是秦国人就得离开,凡是外来的客卿就要驱逐出境,既然如此,可知秦国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珠宝,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才,这实在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37〕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38〕盗粮’者也。”
【注释】
〔37〕 黔首,百姓。
〔38〕 赍(jī),赠送。
【译文】
“我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会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会众多;装备精良,士兵就一定勇猛。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够那么高大;河海能容纳各样的支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出他的恩德。所以,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分本国、外国,四季都丰实美好,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秦国竟然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得天下的贤才退避而不敢前来西方,停下脚步而不愿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物品虽不是秦国出产的,可是珍贵的很多;人才虽不是在秦国出生的,可是愿意效忠者不少。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损害民众而使敌人得利,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对外则和各诸侯结怨,这样下去,希望秦国不发生危机,也是不可能的啊!”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译文】
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世界书局
《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
《古汉语词典》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国际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