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一词源于宋·王楙《野客丛书·杜撰》:“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北宋时期,有个名叫杜默的人,喜欢作诗,但他在作诗时却不讲章法,随意发挥,写出的东西诗不象诗,文不象文。一次,杜默要离开京城,欧阳修等一帮文人设宴为他饯行,酒过三巡,就都吟起诗来,杜默也就吟了一首答谢:“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勺丹凤水,活取久旱泥蟠台。”此诗不但不合韵律,后面的两句还重复了一个“取”字,因而犯了写诗的禁忌。当时在坐的诗友都指出这一错误,想要杜默修改,杜默却坚持不改,声称写诗贵在意境,不能因形害意。此后,每当那帮诗人见到不讲章法、随意发挥的诗文时,都会脱口说出:“这诗是杜默写的。”后来人们便把这句话简化为“杜撰”。现在“杜撰”一词意谓没有根据的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