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52年朝鲜战场的一个清晨,寒风刺骨。志愿军某连连长站在阵地前,抬眼望向远方。敌人的炮火时而密集,时而稀疏,仿佛要把志愿军困在这片山谷之中。每一发炮弹飞来,战士们都本能地卧倒躲避,紧接着,他们又迅速起身,准备回击。
但此时,连长的手紧紧抓着步话机:“指挥部,弹药快不够了!还能撑多久?”话筒另一端传来简短的回复:“补给即将到达,一基数的弹药正在前送!”连长立刻转身,吼道:“兄弟们,顶住!弹药马上到!”
可“一基数”到底是多少呢?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战士们心中也不免好奇:这个“基数”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点,他们不太清楚,但他们知道,基数决定了他们能继续坚持多久,能否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反击到底。
什么是“基数”?“基数”这个词听起来挺专业,但实际上它是军队作战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术语,特别是在需要大量物资的后勤补给工作中,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2011年版的解释,基数指的是物资储备、配备、消耗和补充所用的基本计算单位。这个物资包括弹药、油料、口粮,甚至是救护物资。说到底,基数就是军队后勤保障中用来计算供应量的单位。
为什么叫“基数”呢?这是因为基数便于计算,同时也利于保密。比如,你在电报里说需要发一吨弹药给某部队,那敌人一旦截获,很容易知道你准备的弹药量,但你说需要“一个基数”,那敌人听了也蒙圈,不知道到底是多少。
基数的含义随时根据战争形态、国家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补给状况进行调整,并且不同武器的基数也各有差异,这就让基数成了战争中非常灵活的补给单位。
那基数在战争中具体怎么应用呢?这里就得提到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后勤补给系统了。1952年1月18日,志愿军司令部发布了《司军令字003号》命令,这份命令对各部队的弹药配备标准和储备标准做了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