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作品有《离*》《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均收于《楚辞》。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里的《离*》并称为“风*”,并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体”。
风、*后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从《国殇》的情调看,《九歌》应该是悼念在丹淅之战中阵亡的将士的歌辞,具体时间是在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丹淅之战之后,蓝田之战之前。
《九歌》与屈原其它作品的幽愤风格不同,而写得清新凄艳,幽渺情深。
显然是因为利用了民间的素材,融入了民歌的情调,这样比起其它的作品,风格有些独特。
“九歌”名称,来源甚古。
除《尚书》、《左传》、《山海经》所称引者外,《离*》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乐”,《天问》中有“启棘宾商,九辩九歌”诸语。
各书所说到的“九歌”内容虽有种种演化,但可证明“九歌”乃是传说中很古的乐章。
至于屈原用它作为篇名,似乎不会跟远古“九歌”的章数有关,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调相同。
可能是取其“娱神”这一点,再结合《离*》所说的“康娱”、“乐”的意思,基本上属于新歌袭旧名的类型。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