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写杏悠久历史,先秦文献《管子》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杏。”,《山海经》记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
杏花将开未开之时,嫣红如胭脂,迎风怒放之时,粉嫩欲滴,而将要凋谢之时,却灿白一片,花开花落,妩媚娇艳,姿态万千,杨万里的《咏杏》诗"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写出了杏花的独特景象。
对于杏花的娇艳,还有神奇的传说,《西京杂记》中记叙道:"东海都尉于台,献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仙人所食。"《述异记》也记载说,天台山有五色六瓣的杏花,叫仙人杏。
在中国古代文学早期(唐代以前),无论是文人雅士赋诗还是民间传说,大多都只是着眼于赞美春风中怒放的杏花的艳丽、馨香或者杏的神奇。无论是杏树还是杏花,在人们眼里都只是植物,更不用说有“出墙”的含义了。
如较早的有南北朝庾信的《杏花诗》: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杏花开在二月,春天刚到杏花就争相开放,村里村外到处都是,诗人竟然折来放在金盘之中款待宾客,可见对花开烂漫的杏花有多么喜爱。
如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闭门。
写的是杏花即使在饱受风雨摧残之后,显得七零八落,稀疏飘零,但是风停雨歇之时,斜阳照射之下,落花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