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上的人物相信大家通过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都看到过,他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三国志》作者陈寿形容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然而,54岁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究竟得了什么病呢?
病因分析中
诸葛亮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他忙得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生活不规律;
维持蜀汉局面,扶持刘阿斗,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国演义》里多次提到诸葛亮有吐血的情况,有史学家推测,诸葛亮因消化性溃疡呕血而死的可能性最大。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病,现代人对他耳熟能详又一知半解。
直到今天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仍相当高,约有10%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而诸葛亮恰恰和现代人,尤其是职场上辛苦打拼的白领们有着类似的困扰和易发因素,所以史学家才做出如此推测。
今天药娃就带您一探究竟!
解疑惑!消化性溃疡是个啥?
长期以来,溃疡的形成被认为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所以称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上腹痛,表现为钝痛、灼痛、胀痛等。部分患者没有典型的疼痛症状,表现为腹胀、厌食、反酸等。
病情严重者,如果溃疡侵犯了大血管,除了腹痛,也会出现呕血的情况。
贴标签!消化性溃疡有这三大特点!
慢性病,病史可达数年或十余年;
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还具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
腹痛症状可被抑酸剂或抗酸剂缓解。
深挖掘!消化性溃疡咋发生的?
消化性溃疡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胃肠道粘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产生的自我消化。
我们来打个比方:
如果将粘膜屏障比喻为“屋顶”,胃酸、胃蛋白酶比喻为“酸雨”,当“屋顶”遇上“酸雨”,便会被腐蚀,就有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
了解了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原因,其治疗方案就显而易见咯!
“减少酸雨” “加固屋顶”=ko消化性溃疡!
事实上,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飞跃,其药物治疗过程也经历了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治疗三次里程碑式的进展。
第一次飞跃
1910年提出的“无酸无溃疡”是人们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此后,抑制胃酸分泌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核心。
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分为两类:
一类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罗沙替丁等;
另一类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等。名称中包含“拉唑”的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产生很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效应,且抑酸时间较长。因此,在服药2~3天内可控制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在酸性胃液中不稳定,因此被制成肠溶制剂,这就要求我们在服用时不能嚼碎它。
第二次飞跃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的可在人类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是由澳大利亚两名科学家于1983年首次发现的,他们提出的“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是人们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两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病因,而除菌治疗可加速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我们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除菌方案,我们只需按医嘱服药就可以了。
除菌治疗后一个月应复检除菌效果。
第三次飞跃
1990年,美国医学家提出“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实现了人们对消化性溃疡认识的第三次飞跃。
联合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可促进胃粘膜的修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
临床上使用的胃粘膜保护剂也有两类药物:
第一类药物是铋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胶体状,与溃疡基底面的蛋白形成蛋白-铋复合物,覆盖于溃疡表面,可阻断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此外,铋剂还可以包裹幽门螺杆菌菌体,发挥*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是,服用铋剂期间可能会出现舌苔、牙齿和粪便变黑的情况,如果您可以耐受上述情况,可以不必停药。
另一类药物如铝碳酸镁可以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短暂缓解疼痛。
消化性溃疡患者除了按疗程用药外,还需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诸葛亮活在现代,医生会建议他:
1. 保持乐观的情绪,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减轻精神压力;
2. 停服不必要的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如果确实需要服用这类药物,应同时加用抑酸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3. 应规律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睡前不宜进食;
4. 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诸葛亮说:
如果我活在现代多好啊!我一定会按医生说的去做,这样也不至于英年早逝……算了,我已经是过去式了,大家一定要按时作息,如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哦!
作者:西安市第四医院 李海燕 胡斌 薛小荣
本篇荣获文字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