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资料,截止到2022年《桃花源记》选自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九课。此课我记得要求是背诵全文。
其实背诵全文是令很多人头疼的要求,但如果参照结合真实情景去背诵,反而会更简单。
充满画面感的背诵,会更有深刻记记忆。现代科学研究,声画等具象手段,可以有助记忆。效率高于单纯背诵文字。
为何有此想法呢?因有机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加了主题展:和合共生 和 盛世修典 两个大展。《桃花源图》和《桃源问津图》分别在两个展出现了: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首次联展,近400件文物尽展和合之美。
国家博物馆-和合共生展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国家博物馆-盛世修典展
看完这两个展产生了如下想法。如果课文中名篇的《桃花源记》,配上《桃花源图》和《桃源问津图》这两幅历史上的名画。一起背诵那绝对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因为这幅名画作者,均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文人,文学造诣和绘画水平均是名家级别。他们将自己对《桃花源记》的理解用画笔画了出来。
相当于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文字,具象成了极富艺术价值的名画,并且在内容表现上与原作情节匹配。
所以背诵《桃花源记》同时观看这两幅画,不但事半功倍,更是一种在名篇和名画中徜徉,得到了双重的艺术感受。
关于《桃花源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以下为《桃花源记》正文: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关于这两幅名画《桃花源图》是中国明代画家仇英的创作的一幅纸本重彩中国画,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