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到处宣扬的是“普度众生”,但最终则是来世的事情;道教讲今生,但它决不讲“普度众生”,因为它做不到!
现实的世界讲究的规律是“二八效应”;并非虚无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存有“私心”和“惰性”,又岂能平等呢?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上士、中士、下士”闻道的态度,其实就表明了道家的观点:道,度可度之人。又岂能做到人人平等呢?
——
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中土闻道,若闻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盟道如孛,迒道如缱,进道若退;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往德如不足,建德如媮,质德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
天象无形,道葆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这是文始版本《道德经》第四十章节的文字内容;其中的段落,是为了解读方便而假定的。
第一段落是老子提出了论点,上中下三士对闻道的态度;以此进入了第二段落,论据的展开;第三段落则是论据证明后的一种概括。
论点明了,无需解读,关键是第二段落的意思,是怎样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这“建言”或是过去的谚语吧!(1)日、月的光都是为了照亮天地间的,可是它们行的“道”却是相悖的;
鸟、兽的足迹混迹在一起,但它们的道各有不同;
道与道各不相同,有的前进,有的以退为进。
(2)高尚的德行如流淌溪水的山谷,有流走的也有补充;经得起多次洗白染色的白才是真正的道。
(3)过去的经验(德)再完美,都不能完全适应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现在建立的秩序仅是暂时的,并非一成不变;试图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4)直边无限长的时候,就不再有“角”存在了;一个生物没有成熟,就不会衰亡;只有一种音符的声音最响的!
天象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因为太过茂盛,并没有名字,但只要这适合我们生命的发展,这就是天道。
用文始道文化总结的话,就叫做周行妥善,我们言行的标准做到了周行妥善就达到了(得)德!妥善地开启,妥善地进行,这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