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揭秘|清华校训影响深远,为什么北大却没有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个清华校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梁启超的一次演讲。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作演讲,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努力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这个校训强调了不断努力进取、永不停息的精神,以及以德为本、厚德载物的理念。
从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来看,这个校训对于清华大学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教育理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这个校训代表了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核,即追求卓越、不断进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这个校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对于清华学子来说,这个校训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让他们时刻保持进取心和责任感;而对于社会来说,这个校训则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鼓励人们不断努力追求进步和发展。
这时,不禁有人要问,那与清华比肩等中国另一所最高学府——北大的校训是什么呢?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北大没有校训!
其实北大曾经有过校训,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北大的老校训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但这个校训并没有得到固化,也没有得到正式宣布。(与之相比,北大的校徽很早就固定下来了,鲁迅在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两个篆字组成。)
究其根源,不得不提到北大的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提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蔡元培主张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一思想对北大教师队伍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北大成为新思想的策源地。这可以看作是北大没有校训的历史原因。
其二:文化背景——北京大学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更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倡思想自由,不希望通过过多的规定和限制束缚学生。
其三:学生素质——北京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他们大多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驱动,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校训并非必要的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北京大学认为与其设立一套校训,不如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创新,这也成为了北大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承方式。
这两所高校都是博主非常仰慕和崇敬的,只遗憾智商和努力不够,与其失之交臂。那么问题来了,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和博主一样,纠结过长大是上北大还是上清华呢?[泪奔]#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 #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