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词古代有,现在不用了;有些字古代有现代有,但是意思相差很大。这种古今异义的词汇就特别容易让我们产生误会。
像古代很多是单音节的词,而现代汉语很多为双音节,比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一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其中“妻子”就和现在的理解不一样,它在里面指的是“老婆和孩子”,所以这句话就得翻译成“领着妻子、孩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词汇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石,所以我们学习古文,一定尽可能地掌握和熟悉文言文常用的语汇,就像我们的《古文观止》伴读课程,每一篇一定都有相应的词汇学习。
心法3:一定注意上下文的联想
对于文言文千万别害怕,咱先克服内心的一种紧张感,要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比如说《鸿门宴》里有一句叫“沛公奉卮酒为寿”,“卮”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它和现在的酒杯不一样。“为寿”,可能大家会说这不是祝寿过生日吗?不是的。他就是给尊长献上酒,祝他健康长寿的一种礼节。现在就叫敬酒。
像“卮”、“为寿”这类的词,在现代汉语里我们已经见不到了。我们可能单独看到这个词这个字的时候,会很难理解它的意思,但是我们根据上下的语境,一看就会发现沛公他是在账内喝酒,项伯进来见他了,然后沛公就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这就假设了可能是刘邦给项伯敬酒,你再结合当时的处境和张良献上的计策,我们就可以求证出这一块是敬酒的含义。
以上,就是王力先生强调的三种心法。这些心法是进行具体的文言文阅读之前,我们先要注意的重点事项。
下面,在铭记这3个心法之后,我再给大家推荐5种招式。了解了之后,家长可以一一推荐给孩子,看看这些招式我们该怎么使用。
招式1:圈点勾画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圈点勾画,一般要画什么呢?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开始结束的词语,文中评议性的词语,画出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等等。
同时思考总结我们常说的6种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整个事件串起来,当然这里指的是记叙事件类的文章。
这样整体性勾画之后,我们再去细抠其中的内容。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容易忽略圈点勾画,觉得这种办法太累了,太慢了,太笨。
但你不要忘记,越笨的办法,越是简单有效。圈点勾画是建立在古人句读的基础之上,考试也经常会考到断句,圈点勾画是非常实用的办法。
很多孩子还比较小,没有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这个时候建议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共读。你和孩子一起看这个文章,然后你告诉他我们前期应该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习惯,等真正他能养成这个习惯,后面就水到渠成了。